四大名著,三悲一喜。这是很多人的看法。
《红楼梦》最终落得抄家败局,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共同上演一出“亡家血史”,终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水浒传》好汉受诏安,征方腊死伤无算,又猜忌毒酒入怀,好好一个水泊梁山终究业废人散。
《三国演义》以汉为正统,刘关张并诸葛出尽风采,最后无奈还是走到了“秋风五丈原”。
确实,好像只有《西游记》才称得上大圆满。经书顺利取回大唐,师徒个个修成果位,小时候看《西游记》电视剧,从头直到尾,小伙伴们都是欢欢喜喜。
不过当我成长,看到《大话西游》、看到《悟空传》,甚至稍微小众如圣者晨雷的《再见悟空》。我不仅疑惑,如此一部喜剧,缘何偏偏衍生重构出这样一些悲伤壮烈的故事?而又偏偏是这些悲伤笔触,最是经典而令人难忘。
今天再回顾这个问题,我想起一句话。那是林贤治在《文学与自由》一书里的文字。
“真正的艺术是撄人心的艺术,其本质是悲剧性的,正如强大的精神也是悲剧性的。任何精神对抗都无法战胜生命历史的极限,英雄主义惟在对抗本身。”
白告观文(公众号也是这名字)上一期《吴承恩:快、快去报警!老夫的棺材板已经摁不住了》,调侃了无底线断章取义解读名著的现状。而今天,让我们粗浅谈谈《西游记》的悲剧性,还有我们人生里总要历经的悲剧。
NO.1 西游释厄传,“厄”或许才是重点
通俗层面上的理解,悲剧是“将美好的事物摔碎在人们面前”,又或者“结局悲惨的故事”。
从这个意义上看,西游倒还不算悲剧,甚至作者写作的出发点也是奔着大圆满结局去的,可若是细细重读品味,原来它的悲剧性早已内敛在字里行间、潜藏在每个故事里。
通过《西游记》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我们可能会有更直观的了解,它又名《西游释厄传》,“厄”者,亦即人生的不幸遭遇。
作者的本意,应该是想要以这西游的一路纪行,帮助观者明悟些许人生道理,助人渡过生命中应遇的劫数。
那么,在作者笔下,这西行中又该有哪些劫难?难道“人生”就是凭着猴子的勇武和背后佛道两界的关系,一路打打杀杀降妖除魔?
我想,如果你只读通这一层面,那未免太浅了。
在我看来,这一场旅行里记载的劫数可为数不少,其中大多数,更能照映我们的真实生活中。
NO.2 贪欲是劫,实诚也是劫
黄狮精,天竺下郡玉华县一名低调妖怪,被悟空师兄弟三人兵刃晃瞎了眼,于是偷偷取去。正是生了这等贪心,为它带来一场灾祸。
而那黄狮精实际是个什么样的妖怪呢?
我们看看原文里的描写,那是在西游记第八十九回《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其中,城主王子对黄狮精的评述是这样的:
“孤这州城之北,有一座豹头山,山中有一座虎口洞。往往人言洞内有仙,又言有虎狼,又言有妖怪。”
这说明有许多人见过黄狮精却安然无恙,它是妖怪,实力丝毫不弱(后来被孙悟空师兄弟三人在豹头山围着打了多时才败),但它与邻友善不嗜杀。
它手下的妖怪是这样的:
“拿这二十两银子买猪羊去,如今到了乾方集上,先吃几壶酒儿,把东西开个花帐儿,落他二三两银子,买件绵衣过寒,却不是好?”
“我往竹节山去请老大王明早赴会。”
要猪羊来办宴会,竟然按足了人世间规矩,拿银子去买卖,关键是这意味着有普通人愿意卖东西给黄狮精一伙。说明妖众至少与周围和睦相处。
手下两只小妖为了买棉衣过寒,只想到赚点儿跑路差价,竟然没想着靠偷靠抢仗势欺人。说明对下属的教育亦是得力。
另一名手下早早被遣去邀请九灵元圣赴会,说明它算是尊师重长。
悟空师兄弟三人佯装成小妖和羊倌跑去“讨债”时,看到它的住所是这样的:
周围山绕翠,一脉气连城。峭壁扳青蔓,高崖挂紫荆。
鸟声深树匝,花影洞门迎。不亚桃源洞,堪宜避世情。
有句话说什么样的环境住着什么人,也有说“一颗耗子屎、坏掉一锅汤”,环境影响人,人也影响着周边环境的好恶。居住地如桃源般的优雅,从另一个侧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黄狮精的性情。
面对“羊倌”讨债和看神兵的请求,它的反应是这样的:
妖王听说,即唤:“小的们,取五两银子,打发他去。”
行者道:“这客人,一则来找银子,二来要看看嘉会。”
那妖大怒骂道:“你这个刁钻儿惫懒!你买东西罢了,又与人说什么会不会!”
八戒上前道:“主人公得了宝贝,诚是天下之奇珍,就教他看看怕怎的?”
那怪咄的一声道:“你这古怪也可恶!我这宝贝,乃是玉华州城中得来的,倘这客人看了,去那州中传说,说得人知,那王子一时来访求,却如之何?”
……
那怪王随后跟着道:“客人,那中间放光亮的就是钉钯。你看便看,只是出去,千万莫与人说。”
耿直地欠债还钱,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奉行公平原则,并不倚强凌弱。甚至最后还同意请羊倌(沙僧)吃一顿。
对手下小妖自作主张骂归骂,却不真真处罚。小妖(悟空)他们这样对老大说话,他也不暴怒惩处。说明待下也是宽容善良。
他“大怒骂道”,只是害怕区区一介凡俗城主的玉华县王子找上门来,为什么害怕?——恐怕以它的作风,那王子当真找来了,它说不定还真有可能将武器归还了。
它对一介凡人的羊倌更是客气得紧,当真像招待贵客般。
可是这样老实耿直甚至可说善良的黄狮精,最后得到什么下场呢?先是被悟空三兄弟诡计取回刀刃来,他以为遇到黑吃黑,然后悟空三人就围着它一通打。打了半天黄狮精敌不过,溜了,悟空三人怎么做的?
三人径至洞口,把那百十个若大若小的妖精,尽皆打死,原来都是些虎狼彪豹,马鹿山羊。
将他那洞里细软物件并打死的杂项兽身与赶来的猪羊,通皆带出。
沙僧就取出干柴放起火来,八戒使两个耳朵扇风,把一个巢穴霎时烧得干净。
黄狮精只是一时贪念偷了兵器,他们却杀它全家老小、抢它一应财物、烧它百年桃源。
后来黄狮精想请出九灵元圣帮助报仇,仇没报,身却先死,还被悟空剥了皮。行者等人也没讨到什么好,惹出的这九灵元圣不为吃唐僧肉、专为报仇,能耐在西游众妖中更是数一数二,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
很多人为黄狮精叫冤,它本性比其他妖怪都善良质朴,却是基业被毁、剥皮而死。还有其他更加作恶多端的妖怪,反倒有很多从轻发落、不加罪责,岂不是正应了“善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而从师徒四人的角度来说,恶妖是妖、稍好些的妖怪仍然是妖,除了也是应该。
这么一想,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是老实巴交、毫无心机?是否明明掌握资源(妖力),却秉持实诚、点滴积累起业,最后终于因个人不可更改的身份问题和一时的贪心糊涂,被人一竿子打死不能翻身?是否也觉冤屈?
其实在我看来,黄狮精一点也不冤。他的善良与他的罪恶不能相提并论,归根到底,正是生出贪念、要占这些便宜,才直接导致了它的悲剧。这么说起来,你能想到什么?
牛市冲天时把全副家当都投到股市里、最后赔得血本无归的人?
轻信“中奖”结果被狠狠骗一笔的人?
相信“低价团”真有好实惠好品质的人?!
抱着“我就拿那么一点儿”心态然后成功被执纪执法的人?……
看到这些,在没有把握的时候,你还敢抱着侥幸心理去妄图赚上一笔吗?
万劫不复,只需一步。
NO.3 执念是劫,痴情也是劫。
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木狼,化身碗子山波月洞中黄袍怪,却只为前缘情感。他掳掠有前世缘分的宝象国公主归洞府十三载,做了夫妻、生了孩子,一直却也痴心。
黄袍怪在洞外与众神加持下的八戒、沙僧正斗得难分难解,结果呢?
公主厉声高叫道:“黄袍郎!”那妖王听得公主叫唤,即丢了八戒、沙僧,按落云头,揪了钢刀,搀着公主道:“浑家,有甚话说?”
打斗正酣时,只是公主一声喊,立即就罢战回府。现在玩游戏被打断就朝老婆大发雷霆的男人多的是,前不久还出现“电竞主播直播时暴打女友”的新闻,更何况黄袍怪与八戒、沙僧这种性命相关的争斗,岂是说撤就敢撤的?只这一个动作,已足见黄袍怪将公主摆在首要位置。
这并没完,黄袍怪火急火燎降落云头,结果公主却是来为唐僧求情的:
公主道:“……万望郎君慈悯,看我薄意,饶了那个和尚罢,只当与我斋僧还愿,不知郎君肯否?”那怪道:“浑家,你却多心呐!什么打紧之事。我要吃人,那里不捞几个吃吃?这个把和尚,到得那里,放他去罢。”
只因为公主不开心,黄袍怪那是大手一挥,说放人就放人了……那可是唐僧肉来着!这更印证了黄袍怪的人物设定,痴情、执念,放着好好的天上星宿不做,连玉帝也奇怪“上界有无边的胜景,你不受用,却私走一方,何也?”
它只为“不负前期”,为一段情私入凡尘,为一个侍女违抗天规。可惜却正应了那句“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黄袍怪心中犹如昨日历历在目的情感,对于公主而言或许已经轮回几世、万事蹉跎。它铭记着她,但它终究只是她眼里恶心的妖物。
这是标准的悲情故事配置,只可惜黄袍怪并非逆天改命的主角。所以它的结局一早就已注定。它百般讨好,公主却要引唐僧救援,于是它怒,怒到几乎要杀死公主。
既得不到,那便毁去,爱恨只在一念间。
但它又终究是念着那份情的,也终究是希冀得到公主哪怕一丝爱意的,一听沙僧说公主未曾修书,它便又立即恢复“软款温柔,怡颜悦色”。
然而呢?公主最后“亲动手,把沙僧解了”,然后由着八戒沙僧将她与黄袍怪两个孩儿掼死宫殿前,又由着悟空扮成她的模样。面对悟空假扮的公主,黄袍怪掏心掏肝,连本命内丹舍利都拿出给“公主”治心痛,却不想早被了算计个完全。
也不知回归天上,想到宝象国公主的薄情,这奎木狼黄袍怪又将作何感想?
而这么一想,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曾一腔痴情执迷不悟?换来的只是他或她心安理得、冷眼相待,甚至一次次欺骗和伤害?
你还会觉着冤屈吗?你还会放不下那股执念吗?
或许正韶华青春,或许已人至老暮,或许他和她早已走出自己的生活,或许那些过往早就变成模糊的片段,可总有这么一些人、一些事,让你偶尔想起,便忽生惘然吧?
NO.4 性命如蝼蚁
以上,只是《西游释厄传》中,两场最典型的劫难。
这么一看是否明了些许?西游释厄,游是师徒四人的“游”,厄却是沿途诸般妖孽象征的人生之“厄”。
当然,还不仅如此。且看师徒四人终于历经风霜磨难到达西天,那又如何?还有一出在此等着: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 “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甚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
堂堂佛陀的两大弟子,竟是犯下贪嗔痴妄众戒,明摆着要索贿不成,就瞒骗师徒,给他们几卷白字伪经。唐僧师徒起初不知是无字经书,面对两位尊者的刁难态度,他们怎么做的?
谢了如来,一直出门。逢一位佛祖,拜两拜;见一尊菩萨,拜两拜。又到大门,拜了比丘僧、尼……
直到最后燃灯古佛出手相助,伪经被识穿,高高在上的佛陀对这一切又是怎么处理的呢?他说
“……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
佛祖发话了,不仅支持索要人事,还自曝曾经嫌弃手下贱价做法事。最后,他可能是看着唐僧众人面子上,每部里捡上区区几卷给师徒四人。几卷就几卷吧,数量虽少、总算是取到经文了吧?毕竟佛祖发话了吧……佛祖发话,还不一定作数的: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
即便到了最后,师徒四人也脱不开厄难。
劫数如若山丘,终要压在额头,千里求取真经,世上又哪儿来真经可求?我们看冥府李世民还魂,直叹有熟人好办事、判官小吏也生猛;看孙悟空大闹天宫,暗笑天庭众神出工不出力、一遇争端只求和谐稳定能诏安就诏安。然而到了佛国,原来也还如此。
再回首我们身边看看呢?一景一物、点滴描写,可曾相似否?人群聚集处,是否总少不了此类阴暗?
说这些,不是反政府反社会甚至反人类,而是这一幕幕构成西游记悲剧性的根——小说里潜藏着一种人力难为的宿命观。
孙悟空本是女娲遗石,敢于抗拒藐视一切的叛逆英雄,最后终究在紧箍的压制下脱离了猴性本我,成渺渺西天一座长伴青灯的佛陀。
猪八戒本是堂堂元帅,竟因酒误事,为一个舞女小闹天宫,最后生生从元帅落为猪胎。他最是洒脱,猪胎就猪胎呗,活好当下最重要,于是心心念念散伙回“家”抱“媳妇儿”、念着凡俗安稳日子……但从离开高老庄那一天起,可能他自己也知道,踏上路程,就真回不去了。
沙悟净本是贴身侍卫官衔,玉皇身边红人,就因打碎个名不见经传的玻璃盏,又是贬滴俗世、又是飞剑穿心。
小白龙本是龙宫太子,因为烧了颗未必多贵重的珠子,竟然被自己亲生父亲告上天庭,一力要处死。
就算唐三藏,也本是习惯了长安风土的凡人,西天取经并非为自己,而是受了李世民赠予两件袈裟金钵,只得“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临走时,在寺庙的众弟子相劝,唐僧也只能说“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他真想取经么?路遇艰险他数次大哭,落泪时是否也会想念远在大唐的弟子和家人?
当然是想的,而且不止一时一地。弄得孙行者都忍不住埋怨:“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出家人。”
可是孙悟空呢?他在狮驼山受难时,心里不也奔腾过一万匹野马吗?
”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
一路取经西行历经风霜,不过受人所迫、做棋子一枚,便说是逼上梁山也不为过。
在他们心中,难道真不觉着一丝悲愤?
终于到达西天,一个个锐气失却、终于成熟圆滑,然而内心深处,难道真没有一丝不甘?
原来历经九九劫波,还是抵不过“天命”,到头来最大的目标、最圆满的结局,不过是在别人操控之中,成为盘剥更多人的神佛。
在从这个层面看,就算是师徒四人与那白龙马,可也是不幸?
可是,他们又何其幸运?!因为他们终究有能耐、有资源,更背负着神佛的身份、主角的光环,就算面对命运也有抗争的勇气。
其他更加普通平凡的人物呢?
是否还记得花果山上的猴子猴孙,原本那“四万七千群妖”,“自从爷爷去后,这山被二郎菩萨点上火,烧杀了大半”。最后与九头虫相斗时,大圣还不依旧跟二郎神称兄道弟?
是否还记得流沙河?沙和尚“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他那脖子上九颗骷髅头,乃是吃下了九位取经人所得。
甚至看上去没啥大恶的猪八戒,也是一入凡时“咬杀母猪,打死群彘”,“不改凶心,伤生造孽”,到后来还逼得高家翠兰“樱唇全无气血,腰肢屈屈偎偎。愁蹙蹙,蛾眉淡,瘦怯怯,语声低。”
更别说那些本就凶残的妖魔鬼怪们。
而且又何止妖魔,即便在神佛眼中,下界生灵也直如草芥一般。是否还记得怠慢神佛的乌鸡国国王、凤仙郡郡王?自己受牵连不说,更连累一域无辜百姓忍受天谴、生灵涂炭。
又有多少妖怪即便犯奸作恶,也不受多大处置?
没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打死了,有背景的妖怪都被带走了——点评西游的一句戏言,想一想,背后又多少辛酸?……被这些妖怪欺凌的凡俗生灵,说起来又算什么?
如果我们的视野再拓展开去一些,我们会发现,《水浒传》里、《三国演义》里、更多更多的经典著作里,人命皆如草芥。
圣人之下皆蝼蚁,偏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是平凡庸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不得不戴上紧箍咒一路前行,争取能得成正果,用毕生心力排个相对靠前的位置。
看到这里,你还觉得《西游记》全然是喜剧、甚至是娱乐吗?
NO.5 人生即是劫
我们再瞅瞅佛祖吧。
按理说,如来是这场西行的幕后操纵者和最大获益者。可是书里却还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
如来奉玉帝诏令擒了孙悟空,刚要回去,天将拦住说玉帝来了,于是“佛祖闻言,回首瞻仰”。待到回了西天,如来跟座下众佛陀菩萨罗汉吹嘘:
“……玉帝大开金阙瑶宫,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
喜形于色,已然透过言语传达。
孙悟空斗不过青牛精,去找到如来,佛祖却说:
“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
是什么法力呢?原是送了十八座金山,故意被太上道祖的金刚琢吸去,向老君行个大大的贿。这才敢让孙悟空去找老君解决麻烦。
再看狮驼国一役,如来亲自出马捉拿他“大舅”,这大鹏金翅雕化身的“大舅”作恶多端,直接建立了一个妖国,如来却只得近乎宽慰诱导:“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
有些事情,即便淡泊如佛祖,也终有喜忧,即便神通如佛祖,也只得妥协。
我们努力奋斗、拼搏,可是要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得上“位列仙班”,才不至于被人压着一头,
曾经马云接受采访,他说这辈子“最后悔创立了阿里巴巴”……虽然让人又雷又嫉恨,可咱们终究也知道,就连这个层级的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也有懊悔的地方。
我曾听过一句诗,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言者无二三。
这寂寞的言辞或许道出了生而为人的真谛。人这一辈子,究竟还是苦痛多、欢乐少,孤寂多、圆满少。
你又该怎么面对自己的人生呢?
这是个宏大且恒久的话题,这个话题咱们以后再聊,这篇文章,就用西游里的一句话作为结束吧。
悟即刹那成正,迷而万劫沉流。
(白告观文 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