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 看了一个天天读书讲书, 看到讲庄子的视频,觉得不错,分享下:
如何才能活出真实的自我?
首先去掉心中那种对唯一标准的执念
举个例子:“人睡在潮湿的地方,会腰疼; 那么泥鳅会这样吗?
要更开放地去看待各种事物的个性
我们要努力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热爱
才能放下那种装的表面, 有真本事的人, 才能有真性情
很多人所学的专业, 所做的工作不是自己热爱的
可能是父母让她们选择的, 什么热门, 什么好赚钱,好找工作, 就做什么
父母拼了命让孩子去学, 结果非常痛苦
可能把整个青春都葬送给了一个不感兴趣的专业,而且看不到未来
扎克伯格, 比尔盖茨他们在学校期间发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后,不按别人眼中的标准,而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
这个世界没有唯一的标准, 追求自由的精神, 人只有自由了, 内心才会变的生动有趣
人的天性中都是想要自由的
我们小时侯就是渴望自由的, 慢慢的被身边很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 所教化, 我们就忘了追求自由的天性
心灵上精神上的自由是一件不容易实现的事情,
人很多时候, 都是相互攀比, 比如比身材, 比财富, 比资本,比地位, 比孩子等等.
有比较必然会带来失落感, 甚至更重要的是会带来自我的迷失
那些长得特别的跟别人不一样的人,
庄子告诉我们, 外在的不一样, 没那么可怕, 那也是一种自然
真正可怕的是一个人心里被塞了很多世俗的观念和标准, 不符合标准就感到恐惧, 符合标准就洋洋得意
我们对个体的独特性是否有勇气去接受和面对呢?
有的人喜欢整容, 像这样完全把自己交给他人的审美标准也是很残忍的
所谓人比人, 气死人, 这种比较往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层的尺子, 什么样是美的, 什么样是丑的
这样就抹杀了每个个体的那种特殊性和存在感.
那如何才能够从比较中脱颖而出, 多会人生的方向盘呢?
首先自己得逃出别人的尺子, 内心有定力
分清楚什么是内在, 什么是外在
要知道生命的尊贵不是因为长相, 也不是因为别人的肯定, 而是因为自己活成了自己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 值得爱, 无论长成什么样, 无论拥有什么.
道家讲“道法自然”
人只有顺应自己的内心行事才能走得更远.
我们做事是需要持续的动力的
只有内心最真实无欺, 按照这个愿望去飞翔, 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燃料,才能飞的更高更远
像庄子笔下的大鹏一样,
老子西出函谷关隐退, 庄子隐而常无粥米, 他们可能是某些人眼中的失败者,
但他们的内心是笃定的, 是自由的
这也是庄子说的一句话“举世而誉之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全世界都赞扬你时, 你不一定是对的, 你也不一定按照他们的节奏去更加的往前奔跑
全世界都否定你时, 也不代表你是错的, 重要的是你的内心是否有定力.
其次就是要放下自己量别人的尺子, 这更难做到
因为别人用尺子量我们, 我们很容易感受到, 我们用尺子量别人, 我们自己都不知道
庄子讲“恢诡谲怪,道通过为一” 就是点睛之笔
奇异的, 诡诈的, 怪异的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 从道的意义上讲, 都是想通而浑一的, 庄子认为外在的各种不同都只是表面, 从道的角度看都是一样的, 那么在道的面前人和人都是平等的,
平等的对待不同的人, 无论什么语言,肤色, 国家, 无论美丑, 高矮, 胖瘦, 贫富, 这些都不重要
人的格局来源于这种自身视角的高度.
当坐飞机时, 地上的事物变成小点点消失了, 只剩下满天的云, 天底下的事物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道的角度上看问题, 就是从更大的视野, 更长远的角度看问题
庄子的《齐物论》讲的也是这个共性, “齐”就是平等, 这个思想很现代,
我们可以用“齐是非”, “齐物我”, “齐美丑”, “齐生死”等等来概括庄子的主要思想
这样一层层的去超越, 这样自然就能放下量别人的尺子, 和别人量自己的尺子.
人也会生出更多的对这个世界的同情心和同理心.
当我们当下心中的尺子, 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无所作为, 重要的是作为的方式,
老子, 庄子主张的都是顺着万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来做事, 而不是强行让事物符合自己的要求
这也是庄子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道理
庖丁追求的是自然的规律, 用技术来达到道, 他追求的是道, 而从技术去进入, 一把刀用了19年还像新的, 这里的牛是比喻一个充满了障碍, 一个很复杂的社会, 它需要我们去认清和躲避,
那么要躲避什么呢? 一些伤害我们本性的地方.
用刀如用心, 我们在社会上做人做事会遇到各种难处, 各种不如意,
如果动不动就开撕, 动不动就硬杠,结果事没有做成, 人也得罪了, 这就是用心太厚了,太用力, 容易砍到骨头, 应该变的薄一些, 以人的内在自然去合外在自然, 自己内心精进, 专注, 从而看到哪些是要避开的骨头, 达到游刃有余的状态.
庄子的逍遥论:超越功利的境界
我们在追求精神自由路上的障碍除了攀比, 还有一大障碍就是太功利
比如有些人, 选专业, 选工作, 就先问:“好不好就业, 赚不赚钱”
他兴趣的不是自己的“道”, 不是喜不喜欢这个专业, 这个工作, 也不是从中能学到什么?
我们赚钱买房,买车,生孩子, 然后生了孩子,依旧督促他们去赚钱, 买房,买车,再生孩子,
但是大家没想过, 他们未来遇到的挑战和我们今天会有天壤之别.
想消除内心的功利心, 庄子给出了答案“无用之大用”
庄子讲过一个“樗”的大树的故事, 庄子的好朋友惠子说“樗”这颗大树长的很不好看,树干不平不直,
不中绳墨,卷曲而不合规矩, 不是个好材料,连工匠看都不看一眼,
他们问庄子应该怎么来看待这颗树呢?
其实惠子是典型的功力主义, 他是用这颗树是否用实用的价值来衡量它,
歪歪扭扭的树, 不能做房梁, 就是没有用的
庄子却不这么想, 他认为惠子这颗树可以种在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广阔的野外, 人们在树下悠闲的散步, 躺下树下睡觉, 这颗树不会遭到砍伐,看起来没用, 恰恰保全了自己,也成就了大家,
理解了无用之用, 我们就能走向庄子的大自由, 逍遥游
庄子《逍遥游》开篇是一副浪漫主义的图景, 是一个鲲化为鹏的故事
鲲与鹏是两种生物, 庄子把鲲描述成了一条大鱼, 大到难以想象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北冥”也就是北海, 生活在北海里, 鲲感觉到不自由, 于是化为鸟
这个“化”很重要, 当人感到不自由的时候,就要学会转化,鱼也能转化为鸟
人也能得到自己的自由,获得灵魂的升华
这需要积累,需要勇气, 需要观念上的裂变, 更需要时机, 这就是“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的那个海运,
就是鲲化为鹏的重要的一个时机.
在这样的各种条件一应俱全的情况下,人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当然改变内心只能靠自己
一旦改变了自己的信念, 认知, 我们真正掌握了“道”的哲学.
就实现了转化, 就能像大鹏那样奋起直飞,达到自己心目中的南冥
庄子说:“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我们看到的画面就会与以前完全不一样,
这必将是一个更辽阔, 永恒, 新的自由世界.
//
世俗之见大部分是不正确的, 学习智慧者的书, 长智慧, 学以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