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标题,你的大脑就开始想,我是一个严重支配者吗?什么是支配者?不管答案如何,我们先来听听一个春节期间发生在我家的真实故事。
根据大家族年前的约定,我们在大年初二进行一年一度重大的事情———上祖坟。经过商量后决定,上午前半段时间负责上父亲家的祖坟,上午后半段时间负责上母亲家的祖坟,然后在舅舅家吃午饭,然后开家庭会议,最后是自由活动时间。按照这样的安排,我们早上8点就开始行动了,但紧赶慢赶,我们到舅舅家附近已经下午1点钟,母亲家的亲戚们都在等我们一起上祖坟,但主人家考虑已经中午,饭菜已经上桌,于是很多人提议先吃饭再上坟,有的人提议先上坟再吃饭,也有人说无所谓。看到一部分人已经准备坐上饭桌,父亲突然很生气,要求大家必须先上坟,他非常大声、非常严厉的说,你们来的目的是什么呀?是上坟的还是来吃饭的·····母亲就说,大家都饿了,饭菜已经做好了,还是吃了再去上坟。显然,每次母亲这样的劝说都没用,父亲对她大吼几声后,很愤怒地劲直一个人朝祖坟方向走去,看着面红耳赤、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父亲,我们大家特别担心老人家身体出状况,所以全部40多人,不管乐意还是不乐意,只好跟随他一起先上坟。故事就暂告一段落。回想去年春节上坟,父亲也曾这样发火,原因是家人没经过他同意,擅自决定在哪个亲戚家吃午饭而大发雷霆。
此刻,我相信你已经明白,故事中的父亲,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支配者。
什么是支配者?
我们一起先了解心理学中依赖游戏和相对应的权力游戏。
依赖游戏的ABC具体逻辑是:我如此无助(A),你必须帮我(B),否则就是不爱我,我们不如分手(C)。
权力游戏的具体逻辑则正好相反:我对你好(A),你必须听我的(B),否则就是不爱我,我们不如分手(C)。
玩权力游戏的人,他们在关系中追求支配的感觉,我们就把他们称为支配者。
支配者大致分为两个类型:赤裸裸的支配者和温情的支配者。所谓的赤裸裸的支配者,他们甚至都不愿意用“我对你好”这个借口,而是直接表达“你必须听我的,否则我会让你付出代价”;而温情的支配者,在表达支配欲的时候,会使用“我是为了你好”这一借口。
父亲为什么是严重支配者?
回到故事中的父亲,你会发现,他是一个赤裸裸的支配者。在他工作的年代,下属不服从他的领导,违反纪律,他上前就是一耳光;在家庭中,只要他认定的事情,没人能改变他的想法,必须服从他的命令,否则······连儿子40多岁也曾挨他巴掌。
但他同时也是温情的支配者,暴跳如雷不是他单一的表达方式,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亲也在改变,有时,他也会说“我是为了你好”这样的说辞,让家人对他的指令无言以对。他就是家人眼中“严重支配者”。写到这里,我怎么有背后说老人家坏话的感觉?但事实上,他就是我学习了武志红老师这篇文章后想到的第一人,直接符合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露的标准定义。而我,只是真实呈现他其中的一部分(他“智慧的人生”有机会再告诉你),以及此时我的真实情绪。
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发现身边的同事或者家人,甚至自己是一个支配者,那该怎么办?
首先,你要明白支配者形成的原因,常是因为有控制欲强的父母。
支配者的形成,有两个常见原因:这样的人童年时和父母的关系是颠倒的,长大后他们便渴望重复这种关系模式;他们和妈妈有过严重的分离,或妈妈的照料严重欠缺,他们极其惧怕分离,会尽一切努力打压恋人的独立意志。
这让我想到原生家庭的重要,养育者与孩子的关系,很大程度决定了孩子未来属于是支配者还是依赖者。
其次支配者是直接表达“我这么有力量,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而依赖者、迎合者是绕了一个弯来表达,但他们都是在追求“我希望世界能如我所料”。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要知道世界既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运转,同时又是善意的,也允许我们表达所谓不好的情绪。失控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美好的。
最后,如果你是支配者,大可不必惊慌;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依赖者,完全不必自惭形秽。
因为不管是支配者还是依赖者,本身没有好坏,没有对错,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出自我,在完善自我的过程中需要释放、需要展示自我,但前提条件是不伤害他人,也就是尺度的把握。
因为你有可能是支配者和依赖者并存体。甚至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支配者和依赖者可以互相转换。我自己就是最好的佐证,我在工作中更多时候就是一个支配者,我在生活中更多时候是支配者和依赖者共同体,我甚至认为有时的我可以自由转换。
但是,在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关系中,如果两人同时是依赖者或者支配者类型,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呢?又该如何解决呢?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
但请记住,世界是善意的,可以接受你的失控,但世界也不会按任何人的意愿运转。人是善意的,可以接受你的不好情绪,但人也会是害怕伤害的。
参考资料:武志红心理学课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