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隔离在家的日子,对自我是个很好的休整,吃好喝好还能早起跑两圈。但对于深度思考其实没有多大用。
近日发现我已很难进入深度思考。无论是写文还是看书,无法静下来长时间的阅读。写作也是,不是写不出句子,而是没有内核,不知该写些什么。除了记录生活和工作。但这一切都太平淡,几乎没什么好写的。
昨日读巨老师的公众号文,他说,漫长的疫情消灭了两样东西:活力,和我们的研究对象。说的太好了,非常准确。顺便提一句,精确地概括出普通人司空见惯的生活,这种能力,是一个社科研究者应该追求的,我觉得他确实有这个潜质。
先说他的观点,疫情让我们失去活力,失去外界的刺激和输入,因此很难输出。而我们的研究对象也都被“隔离在了各自的私密空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难以被观察和记录。人与人的互动从广场上、水渠边、柳树下转移到了一个一个微信群里。”
非常之准确,忍不住拍手称赞。
之于我,借用巨老师之话术,疫情与短视频,也不断消耗思想的深度。哦,甚至不是思想的深度,而是能力。
疫情封控在家,脑子里想的最多的,是怎么吃。这顿吃什么下顿吃什么。我还有多少菜还能吃多久。还有什么想买已久的东西还没有买。而不是韦伯、海德格尔,奇云,和对空言说。韦伯和海德格尔根本进不去,手里翻着韦伯,脑子里在想中午应该做个红烧茄子。
从2020年那个难熬的寒假开始,我迷上了小某书。直到今天,仍要花很多时间去看小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