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此相遇》——约翰.伯格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光看名字,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一本爱情小说。

其实,并不是。

这是一本你很难界定的书,说它是自传呢,它又不是按时间顺序叙述的,还有虚构的成分;说它是小说呢,读起来又挺像自传的。可是,你又很难把它和传统意义上的自传体小说联系在一起。

有人称它为记忆之书、死亡之书、爱之书和成长之书,其实,这本书更像是作者约翰.伯格深沉无悔的告解。

书中,随处可见的意识流写作手法,时间与空间的自由穿梭,让人不禁想到伍尔芙的《一个人的房间》和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不过,迥异于《看不见的城市》,《我们在此相遇》是以八个真实的地方结构全文,看似飘忽凌乱,实则拼接的宛如诗歌般细腻优美。

下面,我们选四个章节,来讲一讲这部充满哲思的书。


1

里斯本

开篇,作者约翰.伯格与死去多年的母亲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相遇,这是一座建在陡峻山丘上的城市,每处高低起伏的地势,都仿佛隐藏着看不见的秘密,而这些秘密就包括这里生活着许多死去的人。

看到这儿,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本神话故事,它只是作者架空时间和空间的一种想象。

约翰借由母亲之口说出:“死者不会待在他们埋葬的地方。” “人死了以后,可以选择在这世上想住的地方——如果始终假设他们会留在这世上的话……”

以死向生……脑洞开的够大吧?

在这一章里,作者虚构了母亲前夫的角色,他是一个圣人,不食人间烟火。约翰母亲想要孩子,所以和他离婚了。后来,这个人成了流浪汉,横死街头。

“没人比死人更懂得咀嚼活着的滋味”。母亲咀嚼着生前的往事和约翰说:“只靠美德生活是很危险的。”

相信大家身边都有几个特别老实忠厚的人,因为老实,他们常常成为被攻击和欺负的对象。

基于这一点,有时候,“人越老实越倒霉。”

约翰与死去母亲的相遇,揭示了每样东西都始于死亡,随后才是诞生。他虚构了一个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的平行空间,在这个空间与真实空间来回穿梭,稍不留神,读者就被带进了迷宫里。

例如,在母亲几天没有出现那段,约翰来到一个挤满祈祷者的广场,错把一个妇人看成了自己的母亲,妇人说:“我想,我应该年轻到足够当你女儿了吧。”

在虚构空间里,约翰丧失了时间感,现实中他已是耄耋老人。

接下来,两人的对话更值得品味,妇人说她是去年和丈夫一起回到里斯本的,蜡烛是为他丈夫而点,他已经死了。随后,妇人又说:我们的蜡烛会继续燃烧,做它们能做的,而不需要我们。”

蜡烛象征希望,而希望是一只超级放大镜,因为被放大,所以无法看得远。妇人的话,暗示约翰,不要过度关注希望,而无法看清未来。

这本书的密度实在太高了,处处哲思妙想,金句百出,以至于你根本无法快读。

老实讲,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正常速度读完后,有种好东西吃多了,不消化的感觉。第二遍几乎是逐字逐句慢慢啃下来的,突然就有了拨云见日、醍醐灌顶的感觉。

博尔赫斯的墓碑

2

日内瓦

这一章作者更像是对博尔赫斯的致敬。因为瑞士的日内瓦是博尔赫斯死前生活的城市。这座复杂难解的城市,与博尔赫斯谜一般的气质十分相配。

众所周知,博尔赫斯被称为流动的图书馆,作家中的作家,他的书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然而,正如梁文道所说:真正严格意义上的阅读总是困难的。

当然,我们读晦涩难懂的书不是为了掉书袋,而是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塑造自己谈吐和气质,以及对待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博尔赫斯对约翰.伯格文学和写作上有很深的影响,所以他选择在日内瓦与女儿碰面,并给女儿讲述博尔赫斯生前的许多故事。比如,十七岁那年,博尔赫斯的父亲觉得这是儿子失去童贞的最好时机,于是给博尔赫斯安排了一个妓女。

面对妓女,十七岁的博尔赫斯害臊、羞愧,甚至怀疑父亲也是这女人的恩客,这个念头令他瘫软。

之后一生中,他的身体总令他悲伤苦恼。他只在诗作中褪去衣衫,而诗作,同时也是他的衣衫。正如他墓碑上的诗:

我应该为损害我的一切辩解

我的幸或不幸无关紧要

我是诗人

三十九岁那年,博尔赫斯因为一场事故,眼睛逐渐失明,但他在母亲和朋友的协助下,仍然坚持文学创作。

读过博尔赫斯书的人,都知道他的书“烧脑”至极。他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绝对刷新你对小说的认知。连文学大咖卡尔维诺在博尔赫斯面前也只是个迷弟。

由此可见,作者对博尔赫斯的崇敬之情。

在本书的致谢中,约翰.伯格开头就引用了博尔赫斯的句子:“我们只能给予已经给予的东西,我们所能给予的,都是已经属于别人的东西!”

克拉科夫

3

克拉科夫

在这章里,约翰与自己年少时最具影响力的人肯相遇。肯生于新西兰,死于新西兰。作者之所以把肯放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就是因为,世界上没有哪座城市比曾经饱受战争之苦的波兰,更习惯与忧伤这种情感妥协

肯痛恨自哀自怜,他曾告诉十几岁的约翰:“如果你非哭不可,那就事后再哭。除非你和爱你的人在一起。”

当约翰和死去的肯再次相遇时,约翰说:“我太老了,已经没办法长时间站着画画了。”

肯痛斥道:“大部分知识分子的软弱,排除它!”

性格坚毅的肯,是约翰年轻时的人生导师。他是第一个和约翰谈论西班牙内战的人,他说,“没有任何东西能让这些伤口止血。”

作者运用意识流的手法,穿插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入侵波兰,导致六百万波兰人丧生,其中,有半数是犹太人。

这些记叙非常沉郁,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纳粹集中营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绝人寰的罪行之一。极其讽刺,当时这些灾难性的消息,很多是由代表和平的信鸽传送的……

好啦,说一个有趣的事儿。在这一章里,有一段粉色的描写,让人揣测约翰和肯的关系。

哈哈……这里就不具体说了。位置在书中124页,第一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约翰.伯格

4

浚河与清河

“浚河与清河”是全书最后一章,也是最长的章节。

这一章,作者付诸了大量的笔墨,人物众多,有路人、朋友、恋人、父亲,他们大部分已经死去。所以,约翰写道:“进入我们人生的生命数量是无法计算的。”

莉兹生前是约翰的恋人,把两人吸引在一起的是心照不宣的悲伤。两人风格相同,而风格来自内在,热情的当下太短暂,短到无法产生风格。于是,贵族出身的莉兹向过去借取,约翰则借自革命性的未来。但向其借取的时代都只是虚妄。

作者写得太浓缩,估计大家看到这儿,都有点懵。其实,浅显的说,就是过去已成历史,未来还未发生,向两者借取只能是虚妄。所以他们悲伤。

莉兹问约翰假如必须选一个墓志铭,你会选什么?

约翰说,伦勃朗的画《波兰骑士》。显然,寓意离家和出发迎接命运的这幅画,与约翰的心境很契合,用画当墓志铭,十足的浪漫主义者。

约翰在后面写到:1939年,波兰骑兵手持佩剑冲向入侵的德国闪击部队。17世纪时,“飞翼骑兵”宛如东部平原的愤怒天使那般令人畏惧。

你可以想象,波兰用17世纪引以为傲的“飞翼骑兵”对抗20世纪的枪炮火药,这画面太浓烈、太悲壮了。

巧妙的是,作者在前面借由莉兹之口说出:“历史必须去忍耐,波兰人是这种忍耐的专家。”前后看似不经意的铺垫衔接,叫人叹为观止。

再说说这章的名字为什么叫浚河与清河。

清河与浚河代表着过去与现在的分野。清河是约翰父亲的河。横跨清河,有一条父亲为约翰建的桥。每星期六,父亲借由约翰的天真,走过这座桥,唤回自己因战争失落的青春。

浚河是波兰的一条大河,清河与浚河流淌着相同的声音,是过去与现在沟通的声音,是约翰和父亲争论的声音。

年轻时,叛逆的约翰常用自己的未来让父亲惊慌。“我们两人都很鲁莽且不计后果。他比我更常流泪,因为我所造成的新伤揭开了旧伤……”

接着,约翰用意识流的手法,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他的朋友们系数登场。这其中米雷克与棠卡生下的孩子,以及他们重新回到波兰,还有引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罗莎.卢森堡的著作,都隐藏着政治寓意。

约翰.伯格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传人,他对资本主义不屑一顾,苏联解体使他对东欧的社会主义幻想破灭。这本书,每章的地名对应地图来看,就是作者内心的政治驱向。他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回忆进入他人生中重要的人物,向内虚构了一个类似于理想国的社会。

米雷克和棠卡婚礼结束后,棠卡望着自己的孩子,想象孩子已经长大,自己站在未来的某一点,回顾这一切。其实就是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期望与内心映射。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人生都是一场单人脱口秀。”到处都有说不尽的痛苦。而比痛苦更持久、且尖利伤人的,是到处都抱有的期望和等待。

所以,作者在结尾写道:“自由并不慈爱,没什么是完整的,没什么是完结的。在人类的属性中,永远不缺席的脆弱,最为珍贵。

PS:这本书读了两遍,最大的感触还是密度真的真的太高了,每句话都具有哲思,都需要细细品味,如果详细解读,读书笔记估计能写本书了。还有,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思维过于跳跃,不太适合娱乐性浅读的人。记得豆瓣上有位网友评论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看不懂。”就是这个道理啦。

不过呢,有耐心又喜欢哲思妙想的人,尽管来撩......

2020年8月4日,夜,家中落笔完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03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12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25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74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4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1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8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33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0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50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58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89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0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0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4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57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