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听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时了解到关于大脑的新的认识。也从大脑的分层来解释了人为什么会执行力差的原因。
我们很想知道是什么在阻碍我们行动,
为什么我们总是“知道做不到”?
为什么我们总是拖延?
为什么总想玩,不想付出努力?
那是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有“很多个不同的自我”。科学的说法是,大脑随着人类的进化,是分层的:
最里面:鳄鱼大脑。负责应激反应,本能。
第二层:猴子大脑。负责生产情绪,兴奋、恐惧等等。
最外层:前脑额叶。负责思考,人类文明就建立在此。
举个例子:为什么遇到危险时、或者怒急攻心时,你感觉大脑一片空白?因为大脑的作用机制是:优先为负责本能的“鳄鱼大脑”,和负责情绪的“猴子大脑”供应能量。结果负责理性思考的“前脑额叶”就没饭吃了呗。
一开始听到这个概念,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两天阅读了周岭的《认知觉醒》,里面对于三重大脑进行了更详细的说明和举例,同样是说的大脑的分层,从这里我更清晰的理解了大脑分层的概念。这也是影响我们行动的关键因素。
人类能成为这个星球上最高等的生物,完全仰仗智慧的大脑。
约3.6亿年前,地球进入属于爬行动物的时代,为了适应陆地生活,爬行动物演化出了最初的“本能脑”,很多学者把本能脑也称为鳄鱼脑,原始脑,或者爬行脑。本能脑结构简单,只有一个原始的反射模块,如遇到危险就战斗或逃跑。
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登场。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进化出了情绪,这样就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比如恐惧情绪可以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可以让自己专注捕猎,愉悦情绪可以增强同伴的亲密度。在哺乳动物中,猴子经常被人类当作观察和实验的对象,因此“情绪脑”也被称作猴子脑。
而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才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在大脑的前额区域进化出了“新皮层”,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脑区,让我们产生了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从此在这个星球上占据了绝对的生存优势。人们把这个新的脑区称为“理智脑”。
农夫与蛇的故事就很好的诠释了理智脑遇到本能脑时可能产生的结果。
也就是说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实在是太弱小了。
从出现的年代来看,如果把本能脑比作100岁的老人,那情绪脑就相当于一个55岁的中年人,而理智脑则好比一个不满1岁的宝宝。
而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 明知道读书重要,转身却掏出了手机;
※ 明知道跑步有益,但跑了两天就没了下文;
※ 明知道要事优先,却成天围绕琐事打转……
※ 这会儿看不了几页书,不如玩会儿游戏放松一下;
※ 不吃饱饭,哪有力气减肥呢?
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这正是人类被称作“自我解释的动物”的原因。
成长和觉醒,提高认知能力,并且遵循科学的方法持续练习,就能让理智脑加速变强,因为大脑和肌肉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
所以,一切都明白了,我们做不成事,并不是因为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因为意志力不足而是因为默认天性太过强大。
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