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踏入社会的那两年,很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想要在大城市有车、有房,房子车子就那么重要吗?
当我结婚、有了孩子,年龄也即将奔三的时候,我面临孩子要上幼儿园,面临一个异乡人在享受大城市教育资源时的种种限制阻碍时,我也开始追求大城市里的房子车子时,我明白了原来自己追求的并不是房子车子那么简单而已。
在追求奋斗的人生中,房子车子只是一种象征而已,它们只是物化的一个代表,而那背后,才是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
对于有钱人来说房子车子不算什么,那只能算是他们的代步工具,但对于那些想要在大城市立足的人来说,房子车子是他们有能力在大城市生存的象征。
我想要的不是房子车子,而是大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社会资源,但没有房子,就没有在大城市落户的可能(现居天津),我的孩子就不能在大城市里上学。
不努力追求在大城市立足的可能,那我的孩子20年后将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来到这里。在这里我周末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看展览,大了可以带她去看话剧;平时可以逛最前沿的百货商场,去茶馆听一场正宗的津味儿相声,逛逛古文市场……我可以享受这里的优质医疗条件和教育资源,还有无形的人文环境。
而我在老家能干什么?
在老家的小县城里,去最好的商场也买不到最时尚的衣服,因为没有;去最大的餐馆也没有愉快的就餐体验,因为服务态度真的不好;你想带孩子去公园——没有!去大书店——去吧,学校旁边有一个十平米的书店!去动物园——没有!你的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在村里瞎跑,你说这多自由,无拘无束!可这阻挡不了高考时他要多考一百多分(老家河南)才能考到大城市。
五年前我在北京工作时,我的一位北京男同事说:“他真希望自己不是北京人!”他说如果不是那么多外地人涌到北京,北京也不会这么挤和乱,北京也会和其它小城市一样适合生活。当时我听了他的话,很诧异,我们心心念念想要留在北京,他一个北京人却不希望自己是个北京人。
我知道自己永远不会理解他的心情,因为我知道自己这辈子都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后北京人。他体会不了异乡人在北京这个梦想之都打拼时满怀的希望,他体会不了异乡人为了挤进这个城市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
而我也体会不到他对自己的家乡——北京的朴素情感,他想要找回儿时的京味儿,找到安静的宜居之地……这些差距我们都不能感同身受!
当他因拆迁获得一大笔拆迁款,大半生的生活都无忧时;我这个异乡人在想如何才能挣到买一个八十平的学区房,让孩子留在大城市上学的钱。
这就是现实,北京同事要找的故乡情怀,我要找的立足之地!
我想要大城市的一套房,而这不仅仅是一套房,它不为了居住,只为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