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不如你
文/陈晋华
正是早春,乍暖还寒。一日,听得友人传讯:“西溪的梅花开了!”于是拔脚就走。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一路上,除了常绿的乔木,满眼枯枝衰叶。但心却是雀跃着的,有梅花了呢。
自古以来,作为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国人视为吉祥之物。这当然是因为梅有“元亨利贞”四德,还因为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然而,“东风第一枝”,这花中的魁首传颂千年不衰的还在于她的冰肤玉骨,高洁坚贞的气节。作为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更是凝聚了志士仁人、文人骚客的万千宠爱。王冕自称“梅花屋主”,林逋以梅为妻,陆游笑言“一树梅花一放翁”,甚至还出了唐明皇的梅妃……在历史模糊的背景中,他们或以梅花自喻,或以梅花自娱,梅花诗、梅花文赋、梅花曲——写梅画梅,借梅言志,梅花是他们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的精神寄托;“三九严寒何所惧,昂首怒放花万朵。”“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那战火纷飞的日子里,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梅花又成了人们心目中理想人物的化身。
然而今天,这还未谋面的梅花,你在我眼里会是一番怎样的模样? 也许连日多风,春寒料峭,园内并没有多少游人。骑着单车我沿着水泥路悠悠地行。春风早就吹了,可草还未显露绿意,懒洋洋地躺着。路两边的那些叫不上名儿的花树,光秃秃的枝丫直刺天空,似乎在比着赛迎接阳光雨露,好争来一个花团锦簇。天也恹恹着,蓝灰蓝灰的,一切都提不起精神。哪来的梅花,莫不是诓我吧?
兴味索然地顺着湖绕行。忽然眼前一亮,一簇红色跳入眼中。是梅花么?在苍苍的芦苇丛边,会有梅花跑到那边去么?睁大眼再向前寻,哪里还有?眼花了吧。这样想着,便提不起兴致,索性下车散起步来。难得清闲的假日里,在静静的湖边走一走,哪怕没有绿树,没有花香,也是极好的。
可是,这下却嗅到了香,微微的甜,清清的,似有若无,依稀还听得笑声。哪里呢?循着花香笑语,我来了精神。是了,那边。稍稍隆起的土坡上,隐隐一片白色。“若无香风吹,疑是白云绕”。近前,是白色的梅花。花还未盛。凑上前看,光滑的枝条有的青绿,有的浅红,和印象中枯褐色的虬枝截然不同。枝条上密密地坠着花骨朵,有几朵调皮的已俏立枝头,有单瓣,也有重瓣的,摸上去柔柔的,软软的。站在树下,立即薰得一身香。
朝前看,还有粉色的和红色的花。稀疏的树影间,几个年轻的女孩叽叽喳喳地抓拍着,不时停下来追逐着打闹。看来没有雪也并没有妨碍她们寻梅。不知怎的,眼前突然闪出了几个面孔,红梅、家梅,小梅、阿梅。迥异的个性,不同的追求,却同样积极的人生。她们,有着梅的名字,也有着梅一样的品性,各自清香着自己,也清香了别人。
感谢友人相告。站在梅花丛中,我也举起了相机,将这还不算盛大的花事定格。因为,春风十里,不如你入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