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中,有这么一个人物,她的存在始终贯穿整部书的前后,并且她和贾雨村一样也是整部书的暗线,但是她和贾雨村之间却是有很大的差别,他们 两个代表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群体,也能从他们的身上看出这整个群体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以小见大。
我们知道了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那么在刘姥姥刚一出场的时候,是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不知道小伙伴还有没有印象了。就是在刘姥姥带着板儿走到荣国府跟前的时候,想要找太太的陪房周瑞大爷。但是对于一个刚从乡下来的老妇人来说,肯定是见不到人的,需要问一下别人,找人通报才行呀。
这时,就在门口看到两个送人出来的家仆,在他们弓腰送走别人的时候,刘姥姥就抓住机会上前跪下说:“给大爷们纳福”。这时就可以看出乡下人的卑微,刘姥姥所处的地位是很低的。
但是这两个人给刘姥姥的回答却是截然不相同的。我们看一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一个人说:“你远远的在墙角那等着,一会儿他们家就有人出来了。”另一个人说:“你何苦耍她,周大爷到南边去了,他们家就在后边住,你绕到后街问就是了。”一个人让刘姥姥去墙角那等着,这摆明是看不起刘姥姥这样的人,其实他不仅仅是看不起刘姥姥,也是对于刘姥姥这样的乡下人也是看不起的,说明这个人身上是怀有很深的看不起意味的。而另外一个人就不同了,他有一种对于底层人的怜悯,他对于底层人民是心怀同情的,在力所能及的地方也是能帮则帮的,也反映出了一种人与人平等的场景。
后来刘姥姥在后街问小女孩的时候,问太太陪房周瑞家的,而小女孩是知道那家的,她没有犹豫就带着刘姥姥进去了,这说明小孩子的纯洁无暇,心中根本就没有看不起别人,就算是乡下人也是一样的,在小女孩的眼里人人都是平等的。
小孩子的世界是很单纯的,而成年人经历了很多,看问题的角度和观念都是会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但是有的人却是能够一直保持初心,能够心存善意。而有的人却把别人怎么对待自己的,拿出来对待别人,不知道这样的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
在封建社会时期,人是分为三六九等的,是有阶层的,那个时候这个壁垒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了。虽然有看不起人的,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还是有好人的,作者也对当时的社会心存善意的。
虽然这几个人在当时的社会里,都是很小的人物,但是就是从他们身上反映出了下层人民真实的写照,也能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曹公的用心真实良苦呀!
那不知道小伙伴们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呢?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呢?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留言评论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