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脑是被外界输入的所有信息反向塑造的,而语言,这个人类最伟大没有之一的发明,可以说是咒语,对大脑塑造最为彻底,一种语言极其系统代表一种思维和文化传承,而场景营造、以及好的出身或者教育,通过探索、互动、学习、陪伴、耳濡目染等方式,本质上都是对孩子大脑的塑造,有的孩子有很明显的信息量输入,我们经常会觉得某个孩子反应快以及词汇量大,甚至能说和场合特别熨帖的词,这就是相对成功的教育。
其实我们成年人的成长不也是历练更多来形成有竞争优势的脑回路吗?!
正是因为对语言以及背后系统对大脑影响的理解,所以我曾经的态度是尽量不让我儿子在10岁以前接触外文,汉语作为象形字的代表是最能拓展意象思维和整体概念的,虽然我和妻子还很习惯英文对话,但只要在儿子面前就是纯正的汉语,胎里的时候还在澳洲,就开始有意识的听经典朗诵,后来整个婴幼儿成长时期,四书五经、《黄帝内经》、《孙子兵法》、《韩非子》、《鬼谷子》等等都是当背景音听的,其中孙子、韩非、鬼谷我还不止一次的读给他听,传统文化有其绵延数千年的传承,绝不是一点一面的事情,营造环境、潜移默化的效果最好。
现在情况出现了变化,不知道是营养好还是我们自小就全国旅居营造的场景环境特别丰富和宽松,儿子很明显的有极快的反应和颇为精准的用词,应该是庞大有多维度的信息输入让他比预想的更早达到我预期的10岁的标准,这是好事,而我们也要适应如今信息爆炸对人类大脑的冲击,随时调整和娃一起成长的策略。去年带儿子出国就是第一步,让他自己感受还有和我们长得明显不同、文化迥异、语言不通的环境存在,不会英文完全不能交流生活的情况自然就会给他大脑造成冲击,开始构建新的脑回路,然后在慢慢营造英文接触背景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场景营造是一切的根本,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耳濡目染为主,鼓励可以多接受有益成长信息的方式,比如读书,我们每一个家里都有成排成排像小型图书馆一样的书房,翰墨书香永远是最好的装饰,就是要让孩子从认知世界的原始就把书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而然。从感兴趣的动画绘本读起,然后英雄故事,演义评书武侠小说,务必养成把读书当成最纯粹的乐趣,越早开始对非虚构类书籍产生兴趣越好,大量阅读是扩大格局的必备,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塑脑途径。
另外就是要尽早认知到这个世界的底层运行规律。
从小就带出去看世界,并不刻意回避遇上的脏话、吵架、斗殴等事件,只不过会做出解释并趁势引导,世界本来就是由光明和黑暗共同构成,可以保护并不利于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另外还会着意进行系统的关于金钱的训练,灌输“赚钱和做事是两套逻辑”的核心理念,我们做的所有配置都会带他去看,事实上我们从小就带他去房产配置的城市旅居,深入了解当地风土的同时,也会让他参与整个买卖的过程,去年带去澳洲,也是和我们一起见各个领域的人,确保真实场景的信息输入,我们会在回家后复盘并引导思考,以后在我们和他一起成长的过程中,他要全面参与到我们的财富累积以及事业构建中,用15年的成长时间让他亲眼看着资产、财富、精神以及身份管理的步步经营。
站在未来教育,以未来的视角培养,如果是切实规划的,那么就一定是以15年后的高度回看现在,那么他最需要掌握的素养是调配资源的能力,如本能一样的人生技能是:临机决断。
这就是博雅教育的原因,他不需要练习具体的谋生技能和生存技艺,因为我们在15年内和他一起成长,会达到相当的高度,那正是他的起点。
大争之世,为什么不能成为真正的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