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再有十几天,我就要离开学校,从此告别校园。
从幼儿园到现在,读了22年书,以后再也不是学生了。
日子过得浑浑噩噩,总会忽略这个转折。
偶尔清醒的时候,想到这事会突然惊讶,进而失落。
当学生简直是世上最轻松的职业了——如果这也算职业的话。甚至比当老板娘都幸福,即使没有钱,没有大奔,没有化妆过度的美颜。
想起这22年,最早的回忆少一些,毕竟太小记不清楚;
研究生阶段没多少难忘的经历,而且脑子不怎么能记得住事;
大学有些奇怪,大一那年好像凭空消失了,记不太清做过什么,可能跟最后受过打击有关系,脑子里只有片模糊的阴郁;而后面三年还是很好玩的。
记得最清楚的当属中学时代。想起来心里是颤抖的,有一股水流淌过身体,又暖又酸,像曲调柔和的情歌钻进耳朵。
我想把这22年写下来。
由于今年是初中毕业十周年,所以初中三年会用较长的篇幅;高中三年也有很多故事,往后放一放。
从幼儿园开始写,可能这个坑要填很久,我会尽量坚持。
来吧,趁着高考进行时,伴着如此复杂的心情,开始写。
——2021.6.8
很多人对幼儿园的记忆可能都已消褪,但我这脑子比较奇怪,昨天的事可能记不住,以前的事使劲想还是记得一些。
怪不得我总是回忆与怀旧,这是一个怪圈。
我虚岁5岁上的幼儿园,这在我们那儿是正常年龄,而且还得是9月1号之前的生日才行,不然即使是5岁,到了小学也得让你留级。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种政策,有人说是因为乡村教育不好,所以要比城里孩子小一岁上学,不然中学赶不上进度。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政策,让我比城里孩子,和其他省份的同学们,都大了一岁,甚至两岁,更有甚者三岁。我就感觉白活了这么几年,亏了。
而且也没觉得我们的教育差。
上学的第一天,是邻居小朋友把我领着去的,都不用家长报到这些手续——这就是乡村幼儿园的好处。
学校在村的最北头,我家在最南头,,大概有一公里多的路,每天自己走路上下学现在走都觉得远,更不用说小时候。这是那个年代与现在第一个不同,也是最大的不同。那时候没有接送这个概念,只要孩子会走、认路,自己去就好了。大家都是如此,不管男孩女孩,大班小班。
我只记得有次下雨,淋雨走到半路碰到母亲打伞来接;再就是父亲有次来村委开会(幼儿园和村委是一个大院)和我一起回家,就这两次享受了被接送的待遇,其他同学也都如此。
我想过很多次,为什么那时候我们像放羊一样,而今天的孩子却要车接车送,甚至上高中还要接送。难道现在的父母爱孩子,那时候就不爱?
有人说现在路上车多了,危险。也不是没有道理,可又总觉得不是那么个道理。我们小时候路上也有车,还有牛马骡子,路比现在窄,被撞到的几率也不小。放学时候大家排着队沿着路边走,就是为了躲车,所以这个原因不能完全成立。
倒不如说,是因为那时候车少,家里没车去接。你看现在家家户户有车,即使农村里最少也有一辆电动车,接送方便。
而小时候父母要干活,爷爷奶奶也要干活,接送时间上没那么准时,这也可能是一个原因。
不过这些原因都是硬凑的,我还是想说我的真实想法,只是每次说出来都会被人驳斥,好像触犯了谁一般。
总而言之,就是现在的人对孩子溺爱更甚了。
会有人说,现在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六口人围着转,当然溺爱。可我们小时候也早就计划生育二十年了,也都是一两个孩子。说来说去会发现,并不是什么车多了孩子少了这些原因,而是整个社会对于孩子确实越来越溺爱了。
可能这种变化在城市里看不太出来,城里从我们这代就像现在一样溺爱着。但在农村变化是看得见的,年轻父母们看孩子和上一代的理念完全不同。接孩子只是表象之一,其他的不在这里讨论。
扯远了,回到接孩子这事,讲个例子,真是让我听笑了。
村里有个女孩子都读高三了,每次上学去村中心坐车,一共就五百米的距离,也得叫父母送过去,放学得等着她接回来。此女的梦想是去美国留学,将来把父母都接过去生活。但我担心,她可能没法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毕竟自理都不成,留学可是件难事。
上学之前,母亲教过我写字,那是仅有的学前回忆。
在老房子的屋门口,冬日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母亲缝着衣服,边教我写字。当时电视上放着《中华大丈夫》这部剧,所以我最早学的字就是这五个:
中 华 大 丈 夫。
这五个字也就印在我的心里,流进血液里,不知不觉便成了某种信仰。
忘了说,我们方言称幼儿园为“育红班”,这应该是旧时代的叫法。
等我进育红班的时候,就会写很多字了,所以一开始我就是尖子生(此处开始装逼)。
我们只有一位老师,没上过大学,负责教所有的课程:
语文就是认字、写字;
数学只有加减法;
音乐教儿歌,只学过一次舞蹈,还是挑了几个人好像是为了比赛,最后也没记得登台表演;
美术只记得画过小房子,其他的我也没学会,到现在只会画个正方形的房子加一个田字格窗子,再加一根烟囱,门前一条小路,远处几条波浪代表山,上面画两片云。虽然简陋,但这是我心中最理想的房子,能住进去该多么美好。
如果以现在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学的这些东西,那都不配叫幼儿园,可能都比不上某些小孩子的胎教学的多。
除了上述“文化课”之外,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另外两门课:做游戏和讲故事。
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做游戏和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像活在童话里。
下午近黄昏的时候,暖黄色阳光穿过学校围墙边高大的杨树,透出点点斑影,照在围成一圈的我们身上。丢手帕,猫捉老鼠,还有我忘记名字的游戏,到现在我还想玩。
讲故事往往在后一节课,老师照着书念,我们安安静静地听,没人说话,个个都沉浸到故事里。甚至当我上了一年级,还会跑到育红班窗外偷听老师讲故事,那可比看动画片精彩多了。
现在看什么大片都没听故事的时候开心,那是最早的激动,给我打开了另外世界的大门。
那个世界里有英雄,有坏人,有动物,有冒险,以为长大后会经历这些故事,成为斩恶龙的英雄,救出白雪公主当上白马王子。
可后来发现现实世界中没那么多英雄和坏人,而我们的生活也难有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