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与《瓦尔登湖》、《沙乡年鉴》并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
1962年《寂静的春天》出版,据说是当时美国以及全世界最畅销的书。因为此书的影响,美国政府在1972年全面禁止DDT(一种广泛使用的杀虫剂)的生产和使用。关于DDT,作者蕾切尔在第三章称其为“死神的药剂”。目前全世界已经没有生产DDT的工厂了。《寂静的春天》也被看做是全世界环保的开端。
和《瓦尔登湖》的阅读体验很不一样,《瓦尔登湖》引用的都是四书五经,佛教经典,哲学著作,诗歌散文,《寂静的春天》引用的都是切实的数据与真实的例子。
这也反应了《寂静的春天》和《瓦尔登湖》侧重点的不同。瓦尔登湖关注的是自然对人心的影响,鼓励人们尝试,探索,侧重点在于内心中的自然。而《寂静的春天》关注的就是大自然本身。
书的第一章就为大家描绘了一副“寂静”的春天的模样。
农场里,母鸡下的蛋孵不出小鸡。农夫们抱怨没法继续养猪,因为猪仔都太瘦弱,存活没几天就会死去。苹果树就要开花了,却不见蜜蜂往来穿花的身影,所以花儿没有授粉,也就不会有结果。
看了第一章,你就明白了,这里的“寂静”,不是颂扬,而是诅咒。不是宁静,而是死寂。是生命逝去的模样,是大自然死去的场景。
怀着震惊,继续阅读下面的章节。作者在之后的章节,给出了大自然死去的种种因素。比如:人类的过度活动;农药的使用;水资源的污染;土地资源的污染;癌症的产生等等……
而种种因素最后都汇集到了人类本身。
人类不自然的生存方式,造成了大自然的破坏,而大自然也开始反击,最后人类自食其果。这就是本书的逻辑。
在全书的最后,作者写到:
“控制自然”是一个妄自尊大的词汇……
如果人类放弃了妄自尊大的态度,对自然,对自己生存的世界有更多的谦卑之心,也许能和自然更和谐地相处下去。
本文原创,曾发表于个人博客,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