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莹给我打电话,说她最近跟一个小男生微信上很聊得来,但我这个朋友是全职太太,宝宝都一岁半了。
她口中的那个男生是玩游戏时认识的,二十出头,小莹老公也一同玩着这个游戏,她夫妻俩都30了。得益于婆婆来家里帮忙带孩子,她有了些许喘息的机会,他们三人在微信上建了小群,也互发过照片,所以这个男生对是小莹家庭来说,并非是暗地里的存在。
聊天的内容无非就是游戏上的点滴,开黑语音,吐槽对手,但慢慢的他们开始私下联系,内容不是家长里短、婆媳关系、柴米油盐,而是小男生每天的娱乐活动,他去商场见到了什么新奇的小玩应,与朋友无意走进了一家美味的店,里面的装饰闪瞎了眼,或是几个伙伴ktv一个五音不全却霸麦全场的片段。为什么小莹喜欢听这些,每天翻看他的朋友圈呢,因为这是她所向往的,曾拥有又失去了的生活。
就像你呆呆的坐在那,眼前出现青春岁月中,穿着裙子随手卷个丸子头的你,卷起裤腿穿梭在街边小巷,欢笑声,吵闹声,你刚沉浸于其中,眼前的画面却突然失真,模糊,后退,直到不见。小莹专注在那男生身上的,是青春的过往,是青涩的时光,是一去不复返的自由。
这些向往,回忆,被生活狠狠的扼住,结果就是她的婚姻遭到了反噬。小莹开始跟老公分房睡,并一次次拒绝老公同房的请求,她想在宝宝睡熟后要有自己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对老公有了一定的厌烦和抵触。一面是自己辛苦带娃挥汗如雨,一面是游戏达人废寝忘食,越看越气,越气又懒得气,争吵都变得多余,逃避变成了主旋律,当代婚姻写照。
我对此也深有感触,但我与老公从来相敬如宾,我从不否认老公玩游戏时我有压不住的怒火,但我也知道那是他辛苦一天回来放松的方式。我们说起客套话来从不吝惜,老婆你辛苦了,你做的饭真好吃。老公你辛苦啦,上班很累吧,如果嘴上功夫都不下一些,家庭就会少了一份温度吧。无论有多生气,听到一句辛苦了,怒气值也减了60%,有时都要憋不住笑了。周末再觉得累也要出门玩,憋在家里只会再现游戏与家务对抗的场面,阳光会扫除嘈杂的情绪,微风会带来新鲜的气息,空气中熟悉的味道,又带你回到了某个往昔。
我跟小莹讲了我的现状和想法,希望她能在她的婚姻里找到摄取能量的方式,可能需要和老公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带着宝宝一起出门找找春日的阳光,或许转头就发现,那个梳着丸子头的自己还在,一直在心里,而且幸运的是,手里还牵着一个小丸子,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