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伴着朝阳,最爱的便是和这群小星星,互问早安,开启诗意的一天。
早安,小星星;
早安,大月亮;
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
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您;
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朝霞,
嚼成书本的芳香……
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粉笔的舞蹈
嚼成知识的芳香。
这种仪式感,很重要,这让每个清晨更显灵动、更具浪漫。
紧接着,我们开始复习昨天的诗歌,像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熟悉、亲切。咀嚼着的文字已经化作了动听的音符,教室里弥漫着乐曲的芳香。
新诗,很有味道,几个星期的时间,我们不停打磨着,在打磨的过程中又形成了新的思考:
1. 要有仪式感,随着亲切的问候诗,我们不需要什么提醒、就这么默契地开始了诗意的一天;
2. 以诵为主,特别注意个性诵读,每个孩子要与诗歌有一个单独对话的过程,不要一味群体读,让孩子更有话语权,兴趣的激发在无形中……and问题设置要经典,不宜过多,1—2个即可。
3. 诵读时的孩子,眼睛是雪亮而温柔的;诵读的孩子,是安静而智慧的。在这样的时刻,所有美好的东西就这样恣意流淌到孩子的心窝。一个眼神的肯定、一句温柔的肯定……“是的,你就是这样的小诗人”“你的感激都是发自肺腑的,我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投入,简直太迷人了”“有没有人对你说话,你的晨诵像一首歌”……
一粒粒美好的种子就这样播撒着,种进了你的、我的、你们的、我们的纯真的心田。
4. 在特别的时刻,可以让孩子化作诗人。这里的特别,指的是孩子的诵读已经朗朗上口,是孩子追求更美的享受,是孩子的思维可以更加发散了。可以让孩子说一说。比如今天清晨诵读的诗歌是《感激》。
为金色的谷类,树上的苹果;
为金色的奶油,茶中的蜂蜜;
为水果、坚果和鲜花,生长不息;
为鸟儿、兽们和鲜花,我们每天感激。
一个偶然的机会,子涵错读为“金色的牛奶”,此时她的脑海中应该有更丰富的画面,她在发挥更美妙的想象呢。那我们何不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世间万物,我们想要感激的太多了,大家还想感谢谁呢?
孩子们叽叽喳喳……
“为红色的枫叶,金黄的麦田;为白色的牛奶,咖啡里的砂糖”
“为温暖的春天,地上的西瓜;为明媚的阳光,花丛里的蜜蜂”
……
就这样,晨诵,与清晨的曙光招手,我们既有生活的美好,更有诗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