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中的“人有三急”有多种说法,但是无论何种说法,内急必是其中之一,因此,尽管“如厕”是人们羞于启齿的不雅话题,却是每个人每日难以回避的行为之一,无论你是沉鱼落雁,气质如兰的白富美,还是灰容土貌,身无分文的矮矬穷。“如厕”面前,人人平等。
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最底层,生理需求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需求。而说到基本需求,我们常常用四个字来形容:衣食住行。其实,我认为,这个说法对于“如厕”是极为不公的,它拥有与其它四位同等的重要性,却未享有同样的礼遇。依我看,应该叫“衣食住行厕”。
话说回来,尽管人们羞于谈论“如厕”,但是毕竟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离不了它,所以,人们还是投入了一些科研和经费来不断提高“如厕”的用户体验,尤其是现当代时期。从古至今整个厕所的发展历程,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时期,“蹲坑时代”和“马桶时代”。蹲坑时代的厕所,俗称“茅房”,里面由若干“茅坑”组成。即便是皇帝老儿的“金坑”,也还得蹲着用。蹲着如厕,的确是累了点,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用户”。终于,一个伟大的人发明了伟大的“马桶”,可以坐着“如厕”,用户体验极大改善。马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是皇帝专用的“玉制”马桶。第一个民用的马桶是英国的某人在16世纪发明的,而中国的第一件陶瓷民用马桶是1914年由英国人在唐山开厂制造的,随后在上海开始盛行。上海人总是走在中国时髦的最前列,连“坐着如厕”也不例外。
说到“如厕面前,人人平等”,让我想起了一个早年不知从哪本书上读来的据说是真实的故事。昔日台湾第一美女胡因梦,才情出众,宛如天仙,与风流才子李敖一见钟情,闪电结婚,真是绝配。谁知,这对才子佳人,婚后仅三月有余,即闪电离婚。而究其原因,也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李敖无意中看到胡因梦上厕所时脸颊憋得通红,表情狰狞,才恍然大悟:原来女神也是要拉屎的,实在无法忍受,于是分手了。唉,真是“如厕”惹的祸。不过,时隔多年,李敖形容前妻胡因梦时说的话还是让我有些感动的:“如果有一个新女性,又漂亮又漂泊,又迷人又迷茫,又悠游又优秀,又伤感又性感,又不可理解又不可理喻,一定不是别人,她就是胡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