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身边的人,无不一个一个都赞同这个那个道理。可是,并然卵。
昨晚与你一起读到Spenser《财富自由,和你赚多少钱没什么关系》一文时,你是不是特别赞同理财的核心,在于结构,而不是数量,内心澎湃不已,苦恼了你许久的遗留问题,今天终于有了答案,是不是特别想马上省思自己如何落实?
我告诉你,早这么想就对了,并然卵。
上周一,我面试一个老师,通过她的言辞,传达出了她对将要胜任的工作岗位,具有一副准备撸起袖子、全力以赴、大动干戈的热劲。便与她座谈工资福利等方面事宜,她喟然,就这点底薪,工作量还这么大也就算了,假期都只有一周一天,这还没期待有住房公积金,现在连五险也要等到转正后才有。我特么想跟她说一句,是的,你这么想就对了,因为这样的想法,全世界不止你一人。
事情的结局,在于启程,而不是抒情。
抒情只能并然卵
一味的抒情到头只能把自己感动得稀里糊涂。我2前年的一个同事,他深知自己的知识逻辑的欠缺,那个努力已然成了学神的模样,可不知,课堂不是自嗨。
后来,他找到我,说道学生不领情,课堂上,学生们跟他说还是弹吉他的好(他有个吉他的特长)。他说,每天独自面对黑板2小时的练课,2小时的备课,其他除了吃饭睡觉的时间都在做题,现在这个样子,之前的努力一点都没有起到任何意义,甚至怀疑当初选择做老师就是否是一件愚蠢的事。
虽然后来我以自己的经历释怀了他。但是其实我想跟他说,你早这么想就对了,并然卵。
教书的表达,逻辑传导只是第一步,并不见得会给学生带来共鸣,到头来学生不能运用,甚至课堂上都难易接受、难易听懂。最后家长的责怪、抱怨,甚至投诉。这就是一味抒情的结局。
一个动作打破“一想就对”的魔咒
做任何事情每个人都是不容易的,不管你用的是脑力,还是体力,最终的结局,一定是不断总结归纳进化而成的。
五年前,我还在杭州的时候,我发小在宿州遇到感情的挫折,离开之际不知去往,我就让他来了一趟杭州,那次跟我絮叨了整整一晚,其实在感情的世界里谁的角度都是对的,全世界这么想的人又不止你一个,只是事后你又将如何跳出这思维的漩涡。
后来他索性亲近自然,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也迅速的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新工作,我离开杭州后不久,便收到了他收获一段奇缘的讯息,再后来他们结婚了。
我们打破思想的魔咒,就是立马启程。事实上,开启的新旅程,一般不会有太差的结局,意外的收获却常有的事。
理性的决策助你锦上添花
在我们面对并然卵的事情上面,多多少少会有情绪的刻意和肆虐,影响我们在决策上面的幻觉。
理性分析的要诀,就是立马停止你并然卵的想法,进而肯定事实,排除无谓思维的牺牲,积极行动于生活。
四月份,我一朋友妈妈生病,简单说是癌,庆幸的是前期。在没有确诊之前,她的焦虑都已经溢满了办公室,后面的确证,感叹了不少,可是并然卵。事后,她果断申请了留职归家,专心照料妈妈,意外的是,连葱和蒜都分不清的她,会做了几个可口的菜。
并然卵的事如同泰山,改变不了,那你索性做一股山间的清流,飞奔绕过,达到旭日东升的地方,意外收获雨后的彩虹。
早这么想就对了,没有了并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