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只有其承载的道真正的走入我们的心里,真正能让我们的心与大道连接了,那才是圣贤留下的智慧、留下的法宝,对于我们生命最大的意义!且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
印安说
读书贵在“会意”,只有心会其意,才能神交圣哲,领悟书中奥义,享受读书之乐。陶渊明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印竹说
会意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所在。道常藏于文字背后,尤其圣贤之书中显现的是文字,承载的却是道。关键在于你能否与道连接,而不是只停留于文字。
那么,如何才是“会意”地去读书?如何能与书中所承载的道建立连接呢?在这里想与大家分享孔子学琴的故事,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些启发。我们来看一看圣人是如何会意,如何神交古人的。
话说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有一次,他学习了一首乐曲,弹奏一段时间后,师襄子对孔子说:“我虽然是以击磬做的乐官,但我还是最擅长于琴。如今,我听你的琴声,已经进步了很多,你可以再学其他的曲子。”孔子听了,并不急于学其他,回答说:“我还没有掌握其中的技巧,我需要再练习一段时间。”
于是孔子又练习了一段时间,很快的掌握了弹琴的技巧。于是,师襄子又对孔子说:“你现在技巧已经很娴熟了,可以去学其他的曲子了。“孔子却回答说:”不!我还没有了解这个曲子想要表达的意趣。“
于是孔子继续专心练习一段时间,也了解了曲子的意趣。此时,师襄子听了孔子的弹奏,又对他说:“你对这首曲的意趣已经掌握得很好了,现在你可以再去进一步学习其他的曲子了。”但孔子依然说:“不!我还不晓得它是歌颂谁的。”
于是,孔子再深入,每天弹奏,用心领会曲中歌颂的人物。过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孔子恍然大悟,并跑到了一个高处向远方眺望,激动地说:“我终于知道它是歌颂谁的了!这个人长得有点黑,身材修长,有着广阔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他眼界辽阔,囊括四方。这若不是周文王,还能有谁有如此的情怀与境界呢!”
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立刻离开坐席来到孔子面前,双手交叉于胸前,表示敬意地对孔子说:“你真是无所不通的圣人啊,此曲的名字正是《文王操》!”
这便是孔子学琴的故事,从中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会意”。我们不可能让自己所读的所有书都能做到会意,但,一生中一定要有那么几本书是要能让自己深深会意,与之建立连接的。正如陶渊明所说:有些书可以不求甚解,读过去就过了,可以作为一种消遣;但有些书,如果我们能和它建立连接,能够会意,是会给我们带来无比欢喜的。就像陶渊明的感受,会意可以使他欣然忘食,孔子也说过,学习可以让他“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便是读书真正的意义所在。
读书,只有其承载的道真正的走入我们的心里,真正能让我们的心与大道连接了,那才是圣贤留下的智慧、留下的法宝,对于我们生命最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读书中一定要留意找到跟我们有缘分的书,能与我们生命建立连接的书,果能如此,人生无憾!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