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吃东西当做减压和提升幸福感的方式。
当他们感到焦虑、孤独、空虚时,会不自主的想吃东西,食物成了一种度过不安时刻的支撑,这是最直接的填充自己的方式。这是为什么呢?
已有研究证实进食可以刺激大脑的奖赏中枢分泌阿片,可以减轻压力带给我们的负面感受,因此,吃东西会让人产生短暂的轻松舒适感,但是,这不能让你长时间感觉美好,因为,用食物获得安慰也一样会上瘾。长期如此,不但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形成对压力的不良的固定的应对反应,一旦成瘾,则陷入很难打破的恶性循环。
吃东西,和吸烟、饮酒、吃药一样,是为了回避身体或心理的不舒适感。症状虽然消失了,但是,却忽略了失调本身,忽视了探讨症状带给我们的意义和更深层的模式。
把注意力带到你与饮食的关系非常重要。
聆听身体和观察与食物相关的心理感受,了解你对食物的渴望、想法和感受,从而在行动(吃)之前把它们放下。
我们在自动反应模式时,倾向于先行动(吃),之后才觉察做了什么,想起我们实际上不想吃的原因。
坚持练习正念,可以提高觉察能力,觉察什么时候吃、吃什么、食物的味道、食物来自何方,含有什么、吃了以后有什么感觉。觉察能力的增强,可以帮助你在行动之前暂停下来,带着意识去评估饮食的真正目的,然后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