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1日 星期三 天气:晴朗
吃是为了活着,而我们大多数人活成了“活着为了吃”。
为什么有些人总喊着饿,然后开吃不久就不吃了,说饱了;而有些人饿了吃东西,就似乎一直吃不饱的样子?
有人说,瘦子是有共同的吃饭习惯的,我想这确实是这样。有一段时间,特别观察了下身边所谓那些“怎么吃都吃不胖”的朋友,大伙一起出去吃饭,他们一般就是喊着“吃肉”的人,对于主食没什么兴趣,最喜欢的就是那些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肉,鱼虾等;对于零食类的东西一般尝一下就停了,只等着硬菜;也爱吃甜食,但几乎吃过之后就不再吃别的东西;晚上很少吃东西,说是胃会不舒服;也喜欢喝奶茶,但可能一杯饮料就代替了一顿饭;吃东西很慢,总觉得他们的口很小,一次只能吃一小口,还要嚼很久……以上这些,我想胖子应该都很难做到吧。
“你们对食物这么吝啬,不觉得失去了生活的一种美好吗?”
“没有啊!我们也享受着各种美食啊!不过吃就是为了活着,不能一次性把好吃的都吃了,分散一下不是更有享受的过程吗?”“如果一下子吃太多,你不觉得很浪费吗?就是你会失去体验食物本身口味的乐趣。”
是啊,活着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吃上;而食物又是一种神圣的存在,要真正享受食物就要慢慢品尝,这样看来一次确实吃不了太多东西,只能吃一点点。
品尝酸甜苦辣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当遇到一种很喜欢的食物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多吃一点,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要不就是没吃饱,要不就是贪便宜。
记得小时候看着身边小伙伴有零花钱买零食的时候,我总是在旁边看着,倒也没有一定想要吃这些零食的想法。但长大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我就对零食有了一种特殊的依赖感,想着现在可以没有压力地尽情享受想要吃的零食了。这对我来说可能不是食欲作祟,而是心理诱导吧。小时候还是有遗憾的,还是羡慕那种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生活。长大了才会用买零食吃零食找寻那种安全感。
如果真心认定“吃是为了活着”,应该就不会有太大的欲望了吧,只要吃饱就行。毕竟饿是我们的常态,而每次饿的时候都可以去吃,不急于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