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个好姐妹,总爱去“刘大仙”那儿占卜,尤其遇到什么大事,就跑得更勤快了,今儿买盆花,明儿买个首饰,仿佛就能保佑自己平安喜乐,事事顺心。
我呢,从小就不相信这一套,虽然有时也会觉得冥冥之中自由安排,但总体来说,还是认为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上周读了明代思想家袁黄的作品《了凡四训》,让我更加坚定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想法。
这本书传递的中心思想是:要想有好的命运,人必须修身养性、行善积德。
作者袁了凡,原名袁黄,浙江人,不是什么大文豪,也未做什么大官,放到现在,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然而,与普通的公务员相比,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就在自己家乡嘉善,读书、写字、教育子女,写了二十多本书。《了凡四训》是其中最有名的一本,成了传世之作。
当年曾国藩就是读了他的这本《了凡四训》,才奋然振作,精勤砥砺,终成擎天伟器。
人的命运好坏,离不开人的心,假如从心的层面上找寻,没有不感应的,求不求在于自身。不只是道德仁义想求就能求得,功名富贵其实也是如此。我们既可以向内求道德仁义,同时也可以向外求功名富贵,内外都有所得,这才是正确的追求。
第一步,修身养性。
了凡先生说: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心念和行为。
心静,在这个纷扰的社会似乎成了奢侈品,面对越来越多的欲望,世人终日忙于奔波,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常常在忙碌中迷失了自我,就更别提思考人生的意义了。
如果我们想要财富,想要名望,那就要静下心来,修炼与财富名望相匹配的心态、思想、品德和能力。
寻得一处读书,是静心的最佳方式之一。
英国作家Virginia Woolf 说,
私人空间是自我认知、自我发展的地方。一个人必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人空间。
我非常感激自己的工作,在大学教书,每天只需工作3-4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再者,把学习变成自己的工作,这种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的生活方式,让我受益匪浅。
逃到一本书里,就是我最佳的放松方式。在那里,我可以遇见另一时空的伟大灵魂,与他们“共度良宵”。
在自己的私人空间,心灵得到滋养,再回到喧嚣的世界,心态也平和了许多,心境自然也开阔了。
第二步,积累善行。
只是读书还不够,还要将心念落实到行动。日行一善,积累善行是修得好命运的第二步。
积累善行的家庭,一定有很多吉祥如意的事不断延续下去。
稻盛和夫在《六项精进》一书中总结了取得人生成就的六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每天反省”。
他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每晚睡前,总会想想自己今天有何不当的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错而不自知,然后一错再错。发现自己的起心动念种下了不好的种子,就要立即将其拔出,种下美好的种子。这样,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年前,我带着儿子去英国留学,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养成了每天写手账的习惯,每日睡前坚持感恩和反省。记录别人对我的善行,培养感恩之心,同时,反省不当之处,提升心性。
现在,我的心境真的开阔了许多,情绪也较之前平和。
当我们看到别人对自己的善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的同时,也会思考自己到底何德何能,受得起别人这般优待。
怀着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更加友好地对待身边的人,用行动回馈社会。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你如何对待你的孩子,他们将来就会如何对待这个世界。
这句话,在成人世界也同样适用。
善意的对待别人,既是对别人的馈赠,也是对自己的加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体谅家人、关心朋友、帮助弱者,善意地对待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
如果我们好好爱别人,善意就会经由他人之手传递下去。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个世界正是因为一个个善意的举动才变得更加美好。
书读完了,但修行的路永无止境。
遵吴了凡先生的叮嘱,把“修养身心”和“行善积德”敬为自己的大仙。
每天睡前求一求,醒来拜一拜,想必平安喜乐也会随之而来吧。
世间享有千金财产(即大富)的人,一定是配得上千金财产的人;世间享有百金财产的人,一定是配得上百金财产(即中富)的人;饿死的人,一定有饿死的原因。上天对待一切,从根本上说是公平的,顺应自然的因果规律,不会有丝毫的错失。
我想,把自己修好,也就修好了一切。
没有“占卜大仙”护体,又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