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第一段为“原文”,第二段为“译文”,之后是“成语及释义”。
《庄子·至乐》
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那些贵人们,夜以继日地思虑着如何保住官运的亨通,避免危机的到来,这样来对待身体,不是也太疏忽了吗!
夜以继日--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
抑或你遭受寒冷与饥饿的灾祸而成了这样呢?
冻馁之患--遭受饥寒交迫的苦难。
褚(chǔ)小者不可以怀大,绠(gěng)短者不可以汲深。
小袋子装不下大东西,短井绳提不来深井水。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薄弱,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
《庄子·达生》
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
使人可畏的道路,十个行人有一个人被杀害,于是父子兄弟相互提醒和戒备,必定要使随行的徒众多起来方才敢于外出,这不是很聪明吗!
视为畏途--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夫忿滀(xù)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一个人的体内如果产生了怒气并且郁结起来,那么他的魂魄就会游离于体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气上升而不下降,人就会爱发脾气;怒气下降而不上升,人就会发生健忘;而如果这股怒气不上不下,恰好郁结在身体的正中,它就会伤害心脏,这时人就要生病了。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被夹在中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差不多了,虽然有的鸡鸣叫,它也没有一点变化,看上去就像一只木头雕成的鸡,它的德性已经完备了。
呆若木鸡--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梓庆削木为鐻(qú),鐻成,见者惊犹鬼神。
梓庆能削刻木头做鐻,鐻做成以后,看见的人无不惊叹好像是鬼神的工夫。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艺术技巧高超,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像举着日月行走一样。
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所有一切都已显现了出来。
《庄子·山木》
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
不过处于有材和无材之间似乎妥当,其实不然,所以不能免于拖累。
似是而非--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即事物似真而实假,或似正确而实错。也指似针对此实针对彼。
吾愿君去国捐俗,与道相辅而行。
我希望国君你也能舍去国政捐弃世俗,从而跟大道相辅而行。
相辅而行--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近,小人以利相亲而利断义绝。
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yì)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这时,看见有一只蝉因为找到了一块浓荫,正在得意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全。而螳螂正在利用树叶做遮蔽,准备攻击这只蝉,因为见到猎物可得而忘记了自己的形体。异鹊见螳螂有利可图便跟了过去,因贪利而忘掉了自身的性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想捕捉蝉,却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没有远见。等待时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入其俗,从其俗。
到一个地方去,就要随从那里的风俗。
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常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
《庄子·田子方》
子路曰:“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子路问:“先生想见温伯雪子很久了,见了面却不说话,为何呀?”孔子说:“像这样人,用眼睛一看而知大道存之于身,也不容再用语言了。”
目击道存--形容悟性好。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夫子驰亦驰;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
先生行走我也行走,先生快步我也快步,先生奔跑我也奔跑,先生脚不沾地迅疾飞奔,学生只能干瞪着眼落在后面了!
瞠乎其后--在别人后面干瞪眼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亦步亦趋--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夫子步亦步也,夫子言亦言也;夫子趋亦趋也,夫子辩亦辩也;夫子驰亦驰也,夫子言道,回亦言道也;及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者,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无器而民滔乎前,而不知所以然而已矣。
先生行走,我也跟着行走;先生说话,我也跟着说话;先生快步,我也跟着快步;先生辩论,我也跟着辩论;先生奔跑,我也跟着奔跑;先生谈论大道,我也跟着谈论大道;等到先生快步如飞、脚不沾地迅速奔跑而学生干瞪着眼落在后面,是说先生不说什么却能够取信于大家,不表示亲近却能使情意传遍周围所有的人,不居高位、不获权势却能让人民像滔滔流水那样涌聚于身前,而我却不懂得先生为什么能够这样。
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不知所以然--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形容只了解表面现象,不了解事物的本质或事情的根底。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悲哀没有比心灵的僵死更大,而人的躯体死亡还是次一等的。
哀莫大于心死--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我终身跟你相交亲密无间而你却不能真正了解我,能不悲哀吗?
失之交臂--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庄子·知北游》
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你那瞪着圆眼稚气无邪的样子就像初生的小牛犊而不会去探求外在的事物!
初生之犊不畏虎--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
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xī)也,“每下愈况”。
先生所问的,原本就没有问到实质上。司正和司获向市场管理员询问踩猪验肥的方法,市场管理员便说“每下愈况”。
每况愈下--情况越来越坏。
《庄子·庚桑楚》
夫函车之兽,介而离山,则不免于网罟(gǔ)之患;吞舟之鱼,砀(dàng)而失水,则蚁能苦之。
你们没有听说过,那吞车的野兽,一旦独自出山,就难免遭到网罗的灾患;吞舟的大鱼,一旦流荡出水,连蚂蚁都能伤害它。
吞舟之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是其于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简发而栉(zhì),数米而炊,窃窃乎又何足以济世哉!
像他们那样的分别善恶贤愚,就像妄想凿开垣墙来种蓬蒿那样愚昧;像他们那样,挑着一根根头发来梳理,数着一粒粒米来下锅,斤斤计较着又怎么能够救世呢!
数米而炊--1.比喻处理事情的方法琐碎,多劳而少益。2.数着米粒做饭,比喻过分计较小利。也形容吝啬或生活困难。
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
这仅只是所谓冰冻消解那样自然消除心中积滞的本能吧?
冰解冻释--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庄子·徐无鬼》
天下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
天下最好的马具有天生的材质,或缓步似有忧虑或奔逸神采奕奕,总像是忘记了自身的存在。超越马群疾如狂风把尘土远远留在身后,却不知道这样高超的本领从哪里得来。
超轶绝尘--形容骏马飞驰神速,超越众马。比喻才力非凡,无法企及。
夫逃虚空者,藜(li)藋(diào)柱乎鼪(shēng)鼬(yòu)之径,良位其空,闻人足音跫(qióng)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qǐng)欬(kài)其侧者乎!
逃向空旷原野的人,丛生的野草堵塞了黄鼠狼出入的路径,却能在杂草丛中的空隙里跌跌撞撞地生活,听到人的脚步声就高兴起来,更何况是兄弟亲戚在身边说笑呢?
空谷足音--比喻极其难得的音信、言论和事物。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治理天下,跟牧马哪里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去除过分、任其自然罢了!
害群之马--原指危害马群的劣马。现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尧也,可乎?
天下本没有共同认可的正确标准,却各以自己认可的标准为正确,那么普天下都是唐尧那样圣明的人,可以这样说吗?
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zhuó)之,尽垩(è)而鼻不伤,郢(yǐng)人立不失容。
匠石挥起斧子,随斧而起的风声呼呼作响,任凭斧子向白灰点削去,灰点尽除而鼻子安然不伤,郢都人站立不动,神色不变。
郢匠挥斤--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shān)也。
羊肉不会爱慕蚂蚁,蚂蚁则喜爱羊肉,因为羊肉有羶腥味。
群蚁附膻--像很多蚂蚁趋附羊肉一般。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如蚁附膻--比喻像蚂蚁去附着在有腥味的羊肉上去巴结有钱有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