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行车,总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在我小时候,家里有一辆凤凰牌自行车,那是一件相当有面子的事。
那时候的自行车堪比现在小轿车,是出门必备工具,而且承载量极大。
一辆自行车,前面横梁上可以坐一到两个孩子,车把上还可以挂上东西。
中间是自行车司机座位,高高在上。后座上坐一个大人,大人手里还可以再抱个小点的孩子。
这样超大承载量的自行车,马路上比比皆是,大家早见怪不怪了。当时没有限载规定,如果有,这无疑属于超载了。
小时候,哪一家结婚有辆自行车做陪嫁,也是一件倍儿有面子的事。
我们屋后林家哥哥结婚时,就是推着自行车去接的新娘子,我们住在村东,新娘住在村子西头。
年轻的新娘新郎一人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通过村里最宽的大街从西头走到东头。
我们这些小孩和看热闹的人围在路边,目视着新娘子羞涩地低头走过。
我最眼馋的倒不是结婚这件事,而是新娘推着的那辆自行车。亮闪闪的车把,铃铛,涂了新漆的车身,真漂亮!
我要有一辆就好了。很快我有了一辆自行车。
那是八九岁学会骑车之后,我们这里的孩子都是在这个年龄学会骑车的,我也不例外。
经过了无数次摔倒,磕破膝盖,我终于学会了骑车。学会骑车后,骑车骑得上了瘾,一有时间就骑上车子到街上兜风去。
印象中有一次为了炫耀车技,故意一只手抓车把骑快车,让街边聊天的婶子大娘们看看我多牛。
打脸来的太快,我还没反应过来,就随着飞驰的车轮跳进了街边的沟里。幸好,沟不深,要是跳到临河那条深沟里,今天我就没机会在这里码字了。
等我从沟里爬起来,推着车子灰头土脸走出来时,街上的婶子大娘们假装关心地揶揄我:我们刚还说怎么骑着骑着突然不见了,原来是掉沟里了!
我垂着头恨不得钻进地缝里,额头上还留下一个小疤——过了很久才脱落,算是对我狂妄的一次教训。
学会骑车后,我就一直想有辆自己的车,那时家里已经买了好几辆车,我也想分一辆。
“干脆把我学骑车的那辆车给我吧?”我央求着母亲,当时邻居们都坐在屋里和母亲说话。“既然那么喜欢就把那辆车当嫁妆给你吧!”大家伙儿逗我。我没听出来,还喜出望外地答应着,“好!好!”屋里笑倒一片。
谁能想到,多年后的今天,别说当嫁妆,连日常出行都要用不上自行车了。
倒退二十年,自行车还是除了汽车之外最主要的交通工具。骑车上班,骑车上学,骑车买东西,还有骑车谈恋爱。
最令人羡慕是的校园里的单车爱情:男孩子在前面骑车,女孩子坐在车后座,用右胳膊从一边环抱住男孩,将头和脸贴在男孩的后背上。
每逢在大学校园里看到这样一幕时,会觉得时间仿佛停止了,时光似乎定格在了那一刻。
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火起来后,女嘉宾那句“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笑”一时间火遍全网。
距离这句话开始流传到现在,也快十年了,不知道现在恋人们在面临同样情况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我对于自行车的感情,就像对待患难与共的战友的感情。
大学时代,考研岁月,读研时光,自行车都在我的生命里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都要买上一辆自行车。对我而言,自行车就是我的另外一条腿,有了自行车,我就可以丈量城市的每一寸土地。
我骑车去上课,骑车去购物,最重要的,我骑车去家教。我骑车去城市的每个角落,去辅导我的每一个学生。
凭着家教微薄的收入,我可以在一个城市站稳脚跟,继续追求我的梦想。
没有自行车,就不可能实现我的梦想,所以对每一辆陪伴过我的自行车,我都心怀感恩。
每当离开一个城市,我都像和老朋友告别一样,与我的自行车依依惜别。直到为它找到新的主人,我才离开那个城市。和自行车的告别成为我与城市的告别仪式。
现在骑自行车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电动车后,自行车就更加没有了生存空间。近两年来,共享单车如火如荼,每到一个城市,都能随时随地找到一辆共享单车。
可我还是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而不是用共享单车代替。上班,下班,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我都骑自行车。
虽然在电动车满街跑的时代,自行车有些过时,有些不方便,比如夏天穿裙子骑车就不方便。
但我还是喜欢骑车,除了可以顺便锻炼一下外,还因为我对自行车有着老朋友一样的感情。
它们,陪伴我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它们,见证了一个女孩拼搏奋斗的历程;它们,是我患难与共的老朋友。
我与自行车的缘分,还将继续下去,长长久久。
202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