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我在小县城度过了自己的初高中。时间和空间决定了不像现在的孩子有这么多的书籍选择,除了教材,买得最多的就是杂志《少年文艺》、《儿童文学》、《中学生作文》,以及同学家里带来的《民间故事》等,自己经常翻的一本书是学校里发的历史教学参考书,绿皮的,从那本书里知道了《霓裳羽衣曲》。大部头小说、名家作品基本没看过,可见当时自己阅读视野之狭窄。
将近三十年后,我自己也做了母亲,尤其是在听了一些人文讲座以后,觉得自己的知识如散乱的石块,零乱不成体系。我打算先学习“术",阅读方法类、思维方法类、心理学类,比如《如何高效阅读》、《有效思维的五大元素》、《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如何培养幸福乐观孩子》等等。同时,因阅读量不够,自己空间感和时间感都不足,历史这一课得补上:比如中外历史类(按某个主题或纪年来梳理一遍)。《极简人类史》已读过,《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剑桥中国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近代史》列入今年的书单。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我去年泛泛读过,对欧美洲部分如同嚼蜡,我心里清楚,因自己太匮乏这部分知识,大脑直接拒绝吸收。
而且自已以往读书,偏重于消遣休闲类,散文小说类,简而言之就是不动脑筋的书居多。在大学阶段都未完成自己知识体系的构建,读书十几年,可惜当年我浪费的那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