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总是美好的!
老家三面环水,小溪自东向西宛若一条脐带半缠绕着村子,水流汩汩,滋润营养着家乡。
按方位,小溪被依次起名东河崖(方言读yai)南河崖 西河崖。各崖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约定俗成的地方,东河坝根里,小溪的源头就是东河崖,泉子多,水清,柳树茂盛,芦苇稠密,卷起裤腿,下水,钻进苇丛里掏苇喳喳的窝,到现在我也不确定小时候见得所谓苇喳喳是不是就是翠鸟,好像前者麻啦色后者是鲜艳的绿色或者花色。清清溪水里生长着各种水草,顺水摇曳,有一种叫作水芹菜,娇嫩,采之凉拌,脆生生的,清爽可口。
靠下一点,水面稍宽阔些了,就成了村妇浣衣的好场所,长条石板当搓衣板,棒槌有节奏的捶,声响被南面的小绵山返了回来,合着风中芦苇沙沙,树上鸟儿啾啾,奏出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太阳高照的时候,溪边草地上已晾晒满了各色衣物,被溪水涮洗的清亮耀眼。
南河崖是石板桥到南大桥的位置,大约是四队和二队的地盘多一些。石板桥由几块宽大的石头铺成,是去村南山坡地的重要交通要道,桥下边洗衣服的多,桥北还挖了大水坑,养过鱼。桥南一段距离便是一大片青石台,据说这里是于林石刻的原料开采基地,大约记得青石台上有刻字,忘了什么内容。往下游走,顺着小溪拐弯西流还有一个小小的石板桥,也就是一两块石头搭成吧,隐没于芦苇丛中,桥下水流缓,我喜欢拿罐头瓶系上绳,瓶里放些馒头末末,扔进水里,诓鱼。北岸是村里的果园,有桃有杏,主要种的是苹果,黄的是金帅,红的是红星,高年级的学生会去义务劳动,踩在高高的木制梯凳上,摘下大大的苹果,放进里边是蒲包的条筐 里。南大桥官方名称叫作文革桥,听说当时架桥填充了很多于林毁坏了的石刻。现在桥洞下的墙上也能看到龙头 葡萄的残存石刻,栩栩如生。桥北从公路上到路基底部有斜长的流水槽,水泥磨的,平滑,我们就把它当做滑梯玩,裤子磨破了,再垫上宽大的麻子叶,磨一腚的叶绿素,还是乐此不疲。
西河崖,积了一个小水坝,水不深不浅,成了我们游泳的乐园。中午或者下午放学,成群结队的去泡在小河里,打彭彭,扎猛子,河底抓了紫泥上来,互相投掷,脸上嘴上头发上都是泥了,扎个猛子下去抖擞抖擞,浮上水来又是杀声一片。河的西岸菜园子挺多,靠水浇灌方便吧,种着各种蔬菜。游泳饿了,我们就会去菜地里拔棵葱,摘个茄子,水里涮一下,茄子就葱,生着就啃起来,津津有味,现在想想还忍不住的流口水。
这条绵山脚下弯弯的小溪满载着我们童年的欢快与梦想日夜叮咚,如今已被打造成了旅游景点,把家乡秀丽优美展现给更多远方的客人。【图片】【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