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当父母有矛盾激化的时候,我内心经常有个想法在涌动,想要帮助他们,但又做不出任何有效的行动。我到底该怎么做呢?有时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可是收效甚微,我就立刻退缩啦。但是,这个疑问依然在我内心萦绕,即使父母已经离异13年了,可是内在小孩的疑问并没有消失。而这个疑问,今天被我儿子解开了。
起因是晚上九点老公要吃夜宵,还带着生病初愈的儿子一起吃,我和他拌了几句嘴。从儿子再生病了我不请假,你来请假看,到让爷爷奶奶看,老公说让姥姥看,我们互不相让。我有点窝火,一个人回屋里看书了,离开那个不好的能量场。
回到卧室几分钟,心情平静了好多。这时老公的怨气无处发泄。和儿子在客厅叨唠起来。恰恰这几句话引发我了强烈的不满。他说:1.我这要是上班了,你可怎么办啊,你妈还不得天天冲你发脾气。(老公在家待业休整一年,终于找到新工作,本周四入职。这一年我和老公互换角色,他管家顾娃比较多)(我看到了他的傲慢,怀疑,轻视)2.儿子,爸爸上班以后工作忙了,而且很累,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你玩了。但是我会尽力多回来的。(我内心腹诽,假慈悲 嫌弃)3.中间我已经开始冷静觉察,儿子过来和我说话,我没理他,他问爸爸怎么办?老公说:她就那样。(看到了轻视)
起先刚回到卧室的时候,我觉察了一下为什么的对老公吃夜宵如此反感。大概是来自原生家庭。爸爸总是半夜回来,回来后自己拿着酒和小菜回到卧室一边看电视一边吃。吃到最后一定是以找茬与妈妈吵架结尾,几乎天天如此。觉察到这里的时候,我内心的怒火其实已经平静许多了。可是老公后面说的这三句话,我察觉到自己有很不好的感受。我看到了老公底层的傲慢,不尊重,忽略,嫌弃还有轻视。我决定被这三句话“激怒”。当然,我没有真的怒,而是在为谈判做铺垫,内在很稳定且有力量。他们洗漱完上床,我依然不理儿子,儿子来道歉,我很平静的说需要道歉的不是他。于是儿子让爸爸道歉。爸爸例行公事地为拌嘴道歉,我说也不是因为这个。儿子很好奇,问“那是什么”?我说等你睡了我再和你爸谈。儿子执意要加入,于是开始我们展开讨论。整个过程没有争吵,都很平静。
我跟老公说,他说的那三句话让我看到了他的傲慢,轻视,怀疑和否定。他把自己放在拯救者的位置上,好像他做的都是对的,我做的都是错的,并且把过去五年我做的一切都否定了。亲密感就是这样消失的。同时对我还有很大的怀疑。他上班了可以很累,我上完班还要顾家顾孩子,我不可以累。老公一脸迷茫,我没这个意思啊,我想表达对豪豪的不舍。我说,对,你没学习过,就是粗钝的,你听不出来这些话说出来会带给别人怎样的感受。但是老公根本不认同。执意否认。
这时,儿子说了第一句关键的话:爸爸,你别每天都看你自己的书(MBA复习书),你也看看妈妈的书(我正在看周梵老师的《先学会爱自己,再遇见对的你》)。等你看完了,她的意思你就懂了。你们就互相都理解对方说的话了。
哈哈,说完这些我和爸爸就乐了。爸爸连忙点头,说,对,有空爸爸也看看。
然后我解释到,你刚才出去了两个多小时,我中间也陪他玩了,你回来的时候我刚开始看书,你就妄下结论我没陪他玩,这样合理吗?再说,我从小是学大的,你是玩大的,论玩我是没你强,但那和我的成长背景有关,你能站在我的角度考虑一下问题吗?就像我希望你能直接表达爱,但是会看你的原生家庭,我也能理解你,你同样可以理解我吗?
老公不辩解了,有点不耐烦的说以后不说了。我感觉出他的防御,说你底层其实根本就不认同。老公又一脸茫然。
这时,儿子说了第二句关键的话:这样吧,妈妈,看他以后还说不说。还说就说明不认同,不说就说明认同了。
说完了我和爸爸都感觉这真是个好办法。
然后我想起了老公说那三句话的表情和语气,联想到了他曾经埋怨我挣钱少,刚好看到周老师这本书问答篇第一个故事,和我的很类似。我就把书上的原话很高能量的说了出来给,并且和他表示希望以后能看到我的价值,肯定我的价值。
这时,儿子说了第三句关键的话:妈妈,我们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你看,你帮助爸爸成长就是你的价值。爸爸,你帮助妈妈成长则是你的价值。
哇,说完我和爸爸醍醐灌顶的感觉。关系得到了缓和。三个人愉快的准备睡觉了。
儿子也因为帮助了我和爸爸而很有成就感很开心。
忽然间,我明白了,当父母吵架时,孩子应该是个什么角色,该做什么,怎么做!
孩子应该是中正的,不偏向任何一方的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因为他极其了解父母,所以这种很客观地,放松的,不带愧疚的,更不是分裂的一种状态下,他能够挖掘出父母双方忽略的信息和感受。而如果孩子带着对父母中弱势一方的补偿心理,给出的答案往往不被父母认可。因为没有绝对的弱势。孩子能做到这些的前提是,父母足够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愿意给他机会去探索父母的内心世界,积极回应,正面否定,让孩子勇于尝试。
这样的家庭关系,才能在一次次的矛盾和争吵后,达到关系的更进一步,越吵越亲密,而非越吵越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