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我从未见到真正的仁者因为自己的私欲去讨厌不讲仁道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把仁德看得至高无上,即使憎恨不仁德的人,也是为了弘扬仁道。他们不会让不仁的东西加到自己身上,并会以仁去影响他。有把一整天的精力都用在实行仁上而力量不够的吗人?我还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有,只是我还没有看见过。”
【感悟】
钱穆《论语新解》:“此章孔子深汉世人不知所以为仁之方。为仁之方,主要在己心之好恶。己心真能好仁恶不仁,则当其好恶之一顷,而此心已达于仁矣,焉有力不足之患?常人虽知重仁道,而多自诿为力不足,此乃误为仁道在外,不知即在己心之好恶。”
本章讲致于仁,没有力量不足的。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理解。前部分讲真正的仁者是对事不对人,以弘扬仁道为己任;后部分是孔子“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观,做一天的“仁者”并不难,只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天天地坚持下去,就是一个仁者,也就能安享人生。
一、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的董遇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爱讥笑别人的人,内心是缺乏仁德的。有些人一被人讥笑,就放弃自己的努力。凡是以博得别人的好评为目标的人,是脆弱的。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怕讥笑、不放弃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董遇出身地位低,要摆脱贫贱的家境,在当时的农村,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指出:“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企图生活稳定并且获得社会声望,惟一的道路是读书做官。然而这条路漫漫修远,……所以表面看来,考场内的笔墨,可以使一代清贫立即成为显达,其实幕后的惨淡经营则历时已久”。黄先生这段话描述了千年来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规律。董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董遇术有专攻,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研读《左氏传》也是狠下功夫,写成了《朱墨别异》,引起了轰动。有人向董遇请教学习的窍门,董遇告诉他:“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核心就是要善于抓住“时间”,不怕别人的讥笑,就是“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这也是仁者风范。
二、人生只怕觉悟迟
有一位跟我学习传统文化的初中生,有一天我们聊天,他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现在回家很懂事了,主动做一些家务,可我看我母亲还是不开心。我不知道我该怎么办?”我问他在班上学习成绩如何?他说在中下等。我说:“你觉得你就是这样的水平了吗?在一个月之内,努力一下,提升一名行不行?”他说:“我试试吧!”当他这样答应我的时候,我知道,他自己给自己立了一个小小的目标。
一个月过去了,一天,这个学生高兴地告诉我:“老师,我这次考得不错呢,提前了十名!”我很惊讶:“你怎么做到的?”他说;“就按照您教的方法,只要方法对,自己又想下功夫,还能不进步!落在我后面的同学还傻着呢!我现在对我自己很有信心。我妈脸上也有笑容了!”我祝福他,也嘱咐他:“还要坚持做一些家务哦!”
这个学生的进步也证明了,只要自己有明辨善恶的仁心,自己的能量就能提升。
可叹的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还不明白这一点。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可是,他玩起手机来却能找到大把的时间。
我还听说,中国的大学,进去难,一旦考进去,就是“自由身了”,可以尽情地谈情说爱、打游戏……以致有些想学习的大学生连图书馆都不敢进了,因为,会被别人嘲笑。美好的青春就这样被“不仁者加乎其身”,换来沉重的蹉跎。
这是可悲的“不分善恶”。
有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
我们真正可以做到的,就是趁生命还是绿色,牢牢地抓住今天,让今天的自己胜过昨天的自己。坚信致于仁,没有力量不足的!
古人讲,三日不读圣贤书,就面目全非。为什么?志向滑落。现在不要说三日,一日就不行了。圣贤之道是知难行易,真正知道了,你做起来不难,为什么?因为,真正的快乐是在行“仁”中,是你心灵的牧场和灵魂的故乡。
“仁”并不是要做出多么高尚的事情,并不仅仅是空洞的口号。仁的核心是“爱人”,追求自己美好的前程,也是“爱人”。我们所做的一切善的努力,即使是被孤单拉长的寂寞,心中也仍飘着日子的幽芬。
为什么力量不够?还是觉悟得不透彻,还是不爱自己,把自己拒绝在行“仁”的道路之外。所以,人生只怕觉悟迟。走进孔子的智慧,生命本应是一份和谐的温馨和美好!
我希望读了本篇的人,能出现更多个“董遇”。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和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