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进入学习感悟《论语》第四篇“里仁”。本篇共26章。主要谈人的道德修养,以“仁”为核心展开。做事有责、礼敬有诚,兼及义、利、孝、事君、交友、环境、君子与小人的言行区别等各个方面。
“仁”是作君子的内在的一种本质与精神。旧注说,赞同仁道的有三种人:真正的仁者是实行仁道才心安;智者是以实行仁道有利于自己而赞同仁道;畏罪者是勉强按照仁道去做。因此,只看一个人按仁道去做的表现还不能判断他是否真有仁德,还要观其过。、本章主要名句有:“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观过,斯知仁矣。”“德不孤,必有邻。”“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
本篇形成的成语有:朝闻夕死 、 恶衣恶食、 观过知仁 、见贤思齐 、 讷言敏行、
无适无莫、心有余而力不足、一以贯之、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游必有方、造次颠沛、
流离颠沛 、劳而不怨 、游必有方等。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释一】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是最理想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译释二】孔子说:“一个人在内心随时把言行运用在利人利己的境界,这才是美德。如果选择不立足于“仁义”的境界,怎能得到做人做事的智慧呢?”
【感悟】
读《论语》常会有一举两得的感觉。读此章就是如此。上面的两种理解,都给我们很有益的启示。
一、择仁而处
第一种理解告诉我们: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古有“孟母三迁”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弟子规》上讲“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
从广义上讲,不仅是要选择邻居,乃至于我们交朋友,长大了找配偶,或者是找行业等等,这都需要择仁,选择跟仁者在一起。选择仁爱的人,跟仁爱的人合作,共同从事帮助人民的事业,这都是教我们会选择。择处、择友、择偶、择业,都是以仁做标准。
在【1.6】章,有感悟“亲仁”的好处,在下面【4.2】【4.3】等章节,会进一步谈到“仁”。我们做人一定要明智,要结“好人”同盟。
二、心宅仁道
第二种理解则表示,“里仁”的关键不在外,不在形式,而是重在把心里的仁爱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社会风气不能全靠别人去形成,我们人人都应该努力行仁,为周围环境的美好,尽一份责任。
如果能够二合一那当然是最好。我们结交仁人,读好书,听善乐,修仁心,行仁事。但是,人能保持住仁实在不易,尤其是得意时和失意时。得意时众星捧月,再错也有人捧;众人拾柴,由不得自己;失意时孤单力薄,孤身无助,有利就不顾一切,一旦触犯了法律,则悔时晚矣。
为了不要做无法挽回的事,我们的人生还是应做好选择。择仁而处,心宅仁道,不起恶念。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