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采访过一个咨询师,她告诉我,人生最重要的是自我认知清楚,对自己的认知是永远没有尽头的,认知自我是很有趣的事……
学心理学的人都知道,“认知自我”是很重要的事,是对自己很有益的事。那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以自己的体验来谈谈这个问题。
1.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适合什么
有一次我做一个“你适合学什么”的测验,三十几道题,很快选完,结果是“我适合学心理学”。我认为挺准确的,于是推荐给身边朋友做,我看她每道题都看好一会儿才选,还说有的题给的选项她都不想选,测出结果后自己也不太认同。她说这个测试不科学。
当时我回答她,“虽然测验都是仅供参考,但是它反映了一些问题本质。你纠结之后才选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的题没有选项是因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很多时候不曾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没有立什么目标理想。你觉得不准确,因为你不曾和那个事情接触相处过,所以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
说回我自己,长期有写日记的习惯,没事也会列自己的一些清单,遇到什么事情产生什么情绪,也会习惯意识的感知和探讨自己内心。所以,我对什么有热情,想要靠近什么,做什么能体验价值成就感,大多数时候都能清楚回答。
要回答“兴趣,需求,价值所在”这些问题,不妨从多问自己问题开始。问问自己,曾经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开心。问自己,正在做的事是出于自身需求还是别人给的理由。当然,多行动多找事,才会有认知冲突继而产生这些问题。也可以试着列清单,“我想过做什么事”,“我乐意做的任务有哪些”“我做的出色的事在什么方面”等等。
这是个长久问题,需要时间,需要个人不断反思才能回答,答案也可能一直在修改补充。我听过一个喜欢去徒步旅行的人说,他就是一直在路上找人生的答案。
2.对于自身的感知控制,和对环境的隔离适应
当你心情欠佳时机体也产生了问题,或者你的身体久病不治根源是因为你心里难受,这都属于一种退行的防御机制——“躯体化”。常常源于那些被压抑的愿望或难以表达的感受体验,所有心里的不愉快借由植物性躯体表现出来。
有一次我咳嗽了近两个月,吃药看病都不见好,而且我本身是很健康的体质。其实一开始,我就大概觉得这不是身体的病,是心病。我感受到自己咳嗽的很厉害的时候,喉咙和肺并不受牵连,而且也发现一般是每当我心里想及那个问题时就咳嗽起来。直到问题想开了,咳嗽随着心境好了起来。
下次生病时,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心病,或许是躯体在提醒你关注自己的状况,在警示你要赶紧开心起来呢。
至于对自身的控制,拿午睡的例子来说。即使有人在聊天,但只要一定接纳范围内,我都可以睡得很好。这种情况下,做到了隔离和适应环境。并且说睡二十分钟,时间快到就会自动醒来。
另外,自我认知高的人,自我同一感完善,也是自信的人。他们客观的认识了自己,并且坚定自我概念不摇摆,因为在复杂冲突的环境声音中,他们也能清晰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他们也不会被环境影响,不会因担心别人的评价而畏惧退缩,不做自己。
这一点,是认知自我对自己切实的益处。
3.做的梦容易理解
我在学心理之后,有个很明显的改变,就是越来越会做梦了。
有时梦是琐碎拼凑的,我能从中找到白天无意识注意到的事物,那些大脑还没来得及处理加工的信息在梦里整合。
有时梦的像科幻动画片一样,很难对应出每个形象代表的意义,但在刚清醒时,对梦的记忆和感受尤为重要,有时能揭示了梦对自己的启示。比如梦到精灵让石头开花,醒来觉得很有希望很美好,那段时期生活灰暗受挫,正是给自己的鼓励和疗愈。
少有的时候,我在梦里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然后把自己唤醒或继续情节。这种梦也被称为“清醒梦”。几年前听过这个概念的时候,还以为太不可能,没想到自己现在也可以。
还有一种带些预示的梦,属于巧合还是挂念还是大基数的占比,自己对此也不能确定。科学家在研究预示梦也是不断探索着。
以上,是我的部分体验和看法。
希望每个人可以多一点了解自己,日子活的明白。
也期待对自我认知有看法的朋友们,大家一起交流。毕竟认知自我是没有百分百答案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