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听歌,我小时候就喜欢。喜欢的歌太多了。
小时候听的好多歌其实都不知道名字,家里的大熊猫音箱放过的刘三姐,张明智的湖北大鼓,还有蔡少芬黄梅戏,过年贺岁档卓依婷的歌……上了小学后才开始有了目的的听歌,但这些歌的旋律在记忆里特别铭心。
记得小学时代,爸爸又带回来一个蓝色的收音机,小巧的两箱喇叭,还有一些磁带。那时候家里的磁带和歌碟已经超级多了——装满了两大抽屉。
卓依婷的山歌小调和甜歌皇后杨钰莹的歌,算是我记得比较深刻的。那个时期其实还听过好多男歌手的歌,现在偶尔听到旋律,或者某句歌词,还会忽然记起,说一句:
噢,这首歌原来我听过呢!
原来是叫这个名字呀!
原来是xx唱的呀!
又想起学校里新学的第一首歌,代课老师在山里教我们唱的《愚公移山》,那个画面早已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上次写过,此处略)
中学时代,除了每天都有《义勇军进行曲》陪伴着的的早操,课间操,冬季运动会。再有就是广播室里播放的那几首老歌了,中午就餐和休息期间听的《一生有你》《同桌的你》还有一些连名字也不记得了,早和晚听的是纯音乐,记得的有《梁祝》和《月光下的凤尾竹》。
食堂里用餐太挤,大多都是围在食堂外边的走廊沿上,叽叽喳喳的很是聒噪。教师楼的长廊前是一方人工湖,湖边有一排粗大的梧桐树,因为挨着食堂稍远,比较清净,还能很清晰地听到广播里优美动听的古曲《梁祝》。那时候和两个同桌总是形影不离,吃饭时候更要腻歪在一起,我们站在长廊下谈天,碗放在廊上,漫不经心地把手里吃不了的花卷,一撮一撮地拽下来,丢进湖里喂红鱼。
附近的人家,有老头老太专门赶着吃饭的时候,来学校食堂附近,提着桶到处转悠,翻倒垃圾桶里的剩羹残食。
记得那时候早餐晚餐挺丰富的,有稀饭和馒头花卷,面饼和炒粉炒面,卤鸡蛋和卤豆干,还有杯装的豆浆、绿豆汤,炸好的香肠串串配上麻酱或是辣酱。
午餐只能吃米饭,虽然菜式很多,不过我天生挑食不爱吃大米,大多不去吃食堂,而是去大姨家吃午饭。说来挺搞笑,表哥家的孩子和我同岁还大月份,我们是同学,可他矮我一辈,不过我们都不讲这个,都是直呼姓名地乱叫。同辈的亲戚我是到如今都认不全。
大姨家有一副自动麻将机,我们吃过饭就一起堆麻将“房子”,围“猪圈”,嘴里时不时哼着至上励合的《棉花糖》。
高中后就全是许的歌了。
许嵩,汪苏泷,徐良,本兮!!他们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已成我听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