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英语课堂是越来越不像个样子了!
转入全面复习的初三冲刺阶段,反倒不会上课了。越来越觉得效率低下,越来越觉得沉闷乏味。每个星期十多节课,除了偶尔的写写作文,做做听力外,几乎都在试题演练,对题,讲题。程式单一而枯燥,不像以往,课程没有上完,备课时总会考虑怎样导入,怎样展现新的语言点,怎样巩固重点知识?是对话还是表演,是记背还是做题?感觉每节课都有不同,有亮点。现在,不会上课不会复习当然主要是自己的能力问题,但面对中考的指挥棒,即使想玩点花样,比如,看会儿英文视频,听会儿英文歌,也感觉像犯罪似的不敢大胆去做。
单调乏味,千篇一律的题海战术煎熬的何止是学生的耐心和兴趣,也更煎熬着我的心,拷打着我作为教师的尊严。我不想上这样的课!学生似乎有种不进反退的趋势,尤其那些本就学习困难的学困生,现在大都躺下不干了,任凭你把鲜美的嫩草塞到他们的鼻子底下也无动于衷。
课堂效率低下的另一个表现是,你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极度疲劳的学生。你讲着课,他打着盹儿,眼皮努力的开合,眼睛毫无神采。这样的学生每节课都有那么一部分,整体看来,效率自然比往常低下很多。
多么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大大改样,成为我心中喜欢的模样!多么希望学生的学习轻松点,快乐点,高效点!
我心目中理想的英语课堂是怎样的呢?
首先,我希望自己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外国人,一位外教。整个课堂全部说英语,不讲一个汉字。从踏进教室的那一刻起,我不再是平时的文静温和的我,而是一位富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外向的,能说会道的精干女教师。我用纯正地道的英文,夸张的肢体语言,独特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热情。我就像一束光,照亮他们学习的旅程,我像一团火,点燃他们探求的渴望。
我要表现得像个完全不懂中文的老外,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猛练口语,以便可以不受阻碍的和“老外”交流。当然,这要求我自己要有点表演的才能,假装也要装得像,还要有定力,不能被精灵古怪的学生的一些不怀好意的言辞和举动气得情绪失控,hold不住,而原形毕露。我相信,学生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说英语的能力自然而然会提高。听力考试的形式已经逐步改革,人机对话是必然的趋势,到那个时候,平时训练有素的学生们一定会应对自如!
当然,我更加畅想,如果我能当个甩手掌柜,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该有多美!而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给学生分组,每组安排得力的组长。组长就是老师,有几个小组就有几名班主任级别的英语教师。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备课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利用星期天轮组备课。就像我现在参加的《诗经》小组和《国学诵读》组一样,轮到自己值班,就认真准备,给大家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收益最多的还是自己。知识,只有能够讲出来才真正属于自己,这是谁都清楚的道理。我的想象中,学生们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比如微信网络等等,完全可以实现小组成员同步在线,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先自主后互助,高效有趣的完成备课分享的任务。我想象,充分的台后功夫一定会给他们的展示带来无比的自信。他们全体参与,配合默契,他们个性鲜明,各有所长。他们竞争激烈,耀眼闪亮。
我希望他们采用单元备课,单元自学。从整体上把握单元知识,并进行系统的梳理。我希望学生将课本的知识消化,演绎,通过排演短剧,情境对话以及各种各样的游戏比赛的方式,让英语学习更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我希望欣赏英文电影代替大量的题海战术,我希望通俗经典的英文歌曲代替机械的听力训练,我希望学生的即兴演讲代替艰涩无趣的作文训练……
我希望学生的成绩只是他们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下的副产品。我希望半个学期的英语课本仅仅几个礼拜就消化殆尽,我们用大量的时间读英文的原著,从《丑小鸭》,到《小王子》,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到《爱丽丝漫游仙境》。我们读原著谈感受,我们玩电影编短剧,让每一节课都成为难以忘怀的甜美的记忆。
总之,我希望英语课堂灵动起来,活泛起来。我希望英语的学习不再仅仅落实在卷纸上,而是落实在从容不迫的自信表达上。我更希望自己拥有语言的三头六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风起云涌的教育之舟上,胸有成竹,自信从容。
且让这个梦做得长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