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鲁迅
既然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那就不会天生的,必须通过后天的训练而获得。
先生说人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基本属于一句废话,这个能力当然很重要,可这能力从哪来呢?很多人是没有机会获得这项能力的,所以我们日常行事只能靠人云亦云,不会更好的办法。比如说到超市买牙膏,那琳琅满目的牙膏中究竟该选哪款,咱们这些普通的用户真的有分辨牙膏优劣的能力吗?大概率没有,不仅我们没有,鲁迅先生也没有。在这一方面,我们只能凭着感觉选熟悉的品牌,而让我们熟悉的品牌往往来自于商家的广告,在那密集的广告轰击下,我们自认的自由选择根本上是人云亦云的结果。真正能够对牙膏做到明辨的程度,只能是轻化行业的专家,属于在在人群中罕见的存在。
即便是轻化行业的专家,去买水果时同样分不清优劣,买汽车时同样发懵。人不可能样样精通,生活中的盲区到处可见,但生活仍要继续,这时相信别人相信专家就是很好的生存策略。
况且,很多时候是非属于主观判断,对一件事或者一件个人的判断往往与人的地位立场或者经历相关,我们不是上帝,没有办法也不可能做出公允的判断,所以周先生的要求很是强人所难。也许周先生的意思不是要求人人拥有慧眼能够看透一切,只是要求别人相信他而已。
当先生说出这一句话的时,他要求的不是别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是告诉别人,他说的是非就是是非,相信他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