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后不仅会公开结果和多数方意见,也会公布少数方意见。
这个做法并非理所当然,很多国家的法院是不公开反方/少数方意见的。
美国最高法院公开正反意见的设置,让大家看到一个超级大脑的逻辑思辨过程,令我们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即使走错一段,也能明白当初是在怎样的思考下才发生了历史偏差。
因此弯路和倒退都没有白白支付代价。
联邦最高法院的地标案件因此成为一部有逻辑的社会史、政治史、和法律思想史的长卷,呈现一个国家的历史轨迹和各方面观念的演进。
比如1896年关于种族隔离的普莱西案(Plessyv.Fergusson),最高法院以7:1支持了种族隔离,因为南方州的律师强调了分离且平等的平等二字,声称可以给予白人和黑人""平等""地各自拥有自己的设施,以此来掩盖种族隔离不平等的本质。"
当时只有来自肯塔基州的哈兰大法官独自写下长篇反对意见。
哈兰大法官来自南方,深知南方状况,预见了种族隔离的种种恶果。
虽然他的一票反对在这个案子中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他的意见书播下了一粒种子。
最终1954年的布朗案(Brownv.BoardofEducation)破除了种族隔离。
哈兰大法官60年前的反对意见成为了布朗案裁决的一个有力背书。
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也可以采取美国最高法院的方法,在决策和复盘时从不同角度去权衡,甚至自己写下来可能的反方意见,供日后反思。
有的团队会每次指定某人特意提出反对意见。
P.s.我偶像坐车上时在反思什么哪?
今天是陪大家一起读书的第165天。
如何给予别人批评实在是个大难题,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1)暴力攻击、指责对方,(2)不敢批评。
这背后的原因是你认为自己地位高或者站在某种道理的制高点上。
因此你要么觉得自己有权力指责对方,从而演变成暴力言语攻击,要么觉得对方弱小,不敢指责怕他受伤。
但无论那种方法都对合作无益。
解决的办法就是要认清你们双方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有共同的的目标。
你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要给予具体的可操作的反馈。
给予反馈的方式有三种:(1)事实式反馈(2)求助式反馈(3)关怀式反馈。
后两种反馈都是建立在第一种"事实式反馈"的基础上的。
而事实式反馈就是《非暴力沟通力》说的"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只有区分观察和评论,不带敌意地表述,才能不激发别人的抵抗。
比如不要说你不守时""而要说""你上周迟到了三次。"
我们每次开口之前都可以想象自己脑袋里亮起一盏灯,提醒自己我要说的是评论,还是观察?"给予事实式反馈之后,我们可以考虑进一步求助式反馈,比如"我们现在落后计划20%,我感到很焦虑,你觉得我们现在怎么做才好?"或者关怀式反馈"你的业绩最近一直下滑。
一切还好吗?发生了什么事吗?我很担心你。
"玫凯琳公司的创始人曾说过,当你发现有人做的不好时,换位思考一下,然后想办法和他一起解决问题。
如此一来,你就不会成为一个严厉的批评者。
相反,对方会觉得他拥有了一个和他共同解决问题的盟友。
当你们建立了这种关系之后,对方不仅会感激,也会竭尽全力不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