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人,碰到红白喜事、升官发财、升学乔迁、送行饯别、接风洗尘、久别重逢。。。最最直接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隆重的置办美食美酒,酣畅地吃喝一场。
我对美食有种执念,去一个地方不是研究有什么美景,而是先搜罗有什么美食。没事的时候研究菜谱、照单采购、洗切烹饪、品味成品,也是一大乐趣。
前段时间在微信上读了篇文章,《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深以为然。原生家庭给了我们深深的烙印,同时我们正在深深地烙印着我们的孩子。原生家庭的影响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可以说,我是出身于厨师世家的。爷爷辈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厨师,周边城镇农村的红白喜事经常会请爷爷去帮忙。在物质并不发达的年代里,爷爷接触到的食材远比周围的人都多得多。记得小时候放学放假就爱往爷爷的院子跑,爷爷总会拿出山楂糕、巧克力瓜子、金桔饼、开心果、鱿鱼丝等等的零食出来,分给我和我的堂兄弟们。那时候的我们,远比身边其他的孩子们幸福,见到的吃到的有很多是别人听都没听过的东西。爷爷说,“亏什么都不能亏了孩子的嘴,见得多了吃得多了,以后才不会为了一点好吃的受别人骗。”
我真的觉得,物质充足和匮乏的孩子,在面对诱惑的时候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至少对我而言,在任何的美食面前,我都能把持自己,在任何的诱惑面前,我都能冷静自恃。
从部队退伍回来的爸爸,时常会给爷爷帮忙,慢慢的,爷爷老了,爸爸和家里的伯伯叔叔们,逐渐地接了爷爷的衣钵。在我小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海鲜的时候,我就盯着爸爸如何能把一块片状的鱿鱼切成漂亮的花刀,如何给虾去掉虾线,如何去收拾一条胖头鱼。。。
现如今已经奔五的年龄了,每每回到家中,还是自动的把自己缩回到当年围着锅台等好吃的小女孩模样,还会从没开席的桌上挑好吃的捏着吃上几口,从妈妈的橱柜里翻翻好吃的。
食物给我的幸福,有时候甚至战胜了生活环境战胜了工作压力也战胜了孤独和寂寞。
现如今物质条件好了,妈妈们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营养,再加上食品问题导出不穷,妈妈们只能亲自“披挂上阵”。随便问几个妈妈,个个都是厨艺超赞,她们不是美食家,但为了孩子,从“十指不沾阳春水”,硬是修炼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个个硬是从熬粥、炒菜开始苦练厨艺,慢慢的,米饭、面条、鸡蛋、豆腐,随手都能变出几十个花样。
近几年来,我也慢慢养刁了儿子的嘴,朋友们总说,你把儿子养那么好,小心以后媳妇不好找,我总笑,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管不了他的长远,只希望在我身边偎依的时光里,给儿子多些的美好记忆,把我从父祖辈里传承下来的幸福,再往下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