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修改

坚守支教,种桃种李种春风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亩田,你拿它来种什么?种桃、种李,种春风,开尽梨花春又来。”

读着三毛的作品,王亚男老师说她最欣赏这句话,它不但激励着她在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了22年。

并且从2018年9月1日至今,还鞭策她在保定市徐水区瀑河乡瀑河小学坚持支教了3年时光,坚守在瀑河水畔种桃、种李,种春风。

开启支教之旅捧着一颗心来

瀑河小学坐落在保定市徐水区西北角,离县城50里,是一所山区小学。瀑河水库里的水从学校门前流过。学校生源大都来自附近的村庄。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学校老师频繁更换等因素,学生普遍基础不扎实,阅读面狭窄,写作能力差。

开学第一天,破冰之旅,王亚男作为五年级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班会课上,师生互相介绍,她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精神面貌与言谈举止。有的学生语言匮乏,大部分学生很不自信,站在讲台上低着头很拘束的样子。其中男生庆红着脸,说自己各科成绩都是全班倒数第一,全班同学都笑了。

看着他很是难为情的样子,王亚男起初有些不相信,走过去看了他的成绩单,果然,语文是8分,英语30分,数学50分。

问他这样的成绩自己满意不满意,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时,庆的发言却发人深省:“我爷爷的心愿就是特别希望我们家能出一个大学生,一个读书人。我爸爸只上到六年级,我叔叔上到初中就去当兵开坦克了,因为英语不好干不了,所以被退了回来。我爷爷特别希望我好好学习。”

迎着孩子热切的目光,王亚男心头一震:虽说这孩子学习基础较差,却把长辈的期望牢记于心,代表性很多山区孩子与家长的共同心声。

耐心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初来乍到,在家长和校领导的热情期待中,王亚男激情满满,每天早出晚归,全身心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去。

她逐渐了解到山区学生与自己原来的城区孩子相比,无论家长素质、家庭条件,还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育等方面都有天壤之别。尤其是班里一半孩子基础差,写日记、写作文如挤牙膏,正是读书太少的缘故,要想改变现状,困难比想象得要棘手得多。

既来之,则安之。针对学情,王亚男决心从阅读和写作抓起,改变学生不乐观的语文学习现状。她申请了南京母语教育研究院的五年级亲读会实验班,兴致勃勃地带孩子们读《日有所诵》,用诗歌开启一天的黎明。

在偏远的山村小学有计划开展亲近母语阅读教学实践,引领全班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我的母语课》《管好自己就能飞》《我们都是好孩子》等好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2018年12月,王亚男的公公因病去世,她亲身体验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生离死别。处理完后事她不放心学生,立即回到学校。

王亚男不管接手哪个班级,都很重视阅读和写作,师生互相写信,耐心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鼓励学生写摘记,多采蜜,办手抄报,定期进行好书交分享流会。

为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她跟学生分享写作秘籍,把自己发表的文章样刊拿给学生看,证明自己没有吹牛。她希望自己像花婆婆一样给学生根植爱读书、爱写作的种子。

今年五月,王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荣和彩参加红色经典演讲比赛,过程既令人崩溃又令人欣慰。这两位女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缺乏指导和锻炼,对自己参加比赛非常没信心,总是说不行。

尤其是彩,比赛前蹲在地上想放弃,王老师没有批评,而是一一拥抱了她们,安慰着上台。结果二人纷纷得了三等奖,已经很不错了,经历即成长。

好人与荣誉的抉择

教室就是每一个教师的一亩心田,质朴的学子如一颗颗种子,细心呵护。

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孩子。支教期间,王亚男接纳了山区学生学习基础差,不爱完成作业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人数例比较高的现实。王亚男了解到林、婷、航和然等孩子从小就没有母亲的陪伴非常可怜,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帮助。她聆听孩子的心声,俯下身子手把手教他们写字,记录表扬每个孩子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她们学习积极性。

牢记爷爷期望的后进生庆发誓不背过诗篇,中午就不去食堂吃饭。不爱洗脸的婷同学爱笑了,调皮捣蛋的俊学习也进步了、懂事了,她都看在眼里满是高兴。

《河北教育》德育版2020年第6期发表了王亚男撰写的教育随笔《荣誉与好人的抉择》,记录了学生宇的故事。宇患有癫痫病,从小跟随母亲改嫁,学籍和人不再同一年级。他胆小自卑不爱说话,经常受同学们欺负。王亚男曾多次在班级公开宣布宇是他的亲戚不能欺负他,为此宇特别依恋王老师。

2019年暑假前期末考试,王亚男班的语文成绩就因多宇参评,使她与优秀支教教师失之交臂。她说:虽然宇每次语文考试都不会超过10分,我也特别想得到优秀,但自己不能为了成绩剥夺一个孩子的参评资格。从育人本质而言,所有荣誉都抵不上“教师”是一个好人。有什么比呵护一个孩子的自尊更重要呢?我可能一辈子都成不了名师,但一定做良师!”

日拱一卒用无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王亚男支教生涯结束的情景令其历历在目。7月9号上午最一次共读课,她对孩子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不忘初心,她希望读书的种子能够在山区学生内心生根发芽,希望学生今后不用别人督促能自觉主动地捧书阅读。

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老师,这一年给您添了……添了很多麻烦……”看到辰哽咽着,高高瘦瘦的楠站起来嚎啕大哭,他佝偻着腰:“老师,你笑起来很像我奶奶,我舍不得你……”孩子们哭声更响了。王亚男泪眼婆娑地一一拥抱了放声大哭的学生,哽咽着再三嘱咐孩子们 “珍惜时间,锻炼身体,好好读书!”

彩在信里说:“老师,下学期我们就是六年级了,可是语文老师却不再是您了。老师,你别走了,一直教我们吧!”琪在班群留言”“能做王老师的学生,是我的骄傲……”

亚男说,感恩支教,回首她在瀑河水畔种桃、种李,种春风的一千多个日夜,在陪伴学生成长,促进学生语文成绩提高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成长。

王亚男坚持写作,磨亮了她看孩子的眼睛,不仅撰写的《老师,抱抱》等5篇教育随笔在《河北教育》德育版发表,撰写的师德征文荣获省市奖励,所主持的区级立项课题顺利结题;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和思想道德教育课分别荣获市、区奖励。而且自己也获得区优秀支教教师、区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凡为过往,皆为序章。感恩支教,是为纪念。

如今,王亚男回到区直小学继续种桃、种李,种春风。祝福她不忘初心,为追求做一名中国“脊梁式普通教师”而砥砺前!

251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