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一次高考前都能看到这样的讨论——“到底要不要在考后对答案”,调研显示大多数人会选择不讨论,因为这样既不影响自己也不影响别人参加下一场考试的心态。
记得我高考那会,班主任再三强调:“高考的时候,你们跟谁都是陌生人,见到了都离得远远的,千万不要让别人来影响你们,考试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人这几天都对你们毫无意义。”
很多运动员也会在比赛前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甚至被要求不要在意与任何人的差距,将过去的排名视为毫无意义的数字,也不能听取外界任何声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主动拒绝外部无意义的干扰,从而将注意力放在自己和队友身上。
采取这样的孤立战略是为了不让任何外界因素来干扰自己实现目标,这是积累整合型社会资本的一种方式。与此相反的是积累链合型社会资本。
2
假如运动员们在比赛结束后依然采取封闭式训练,那么他们将会失去了解很多宝贵信息的机会,比如最前沿的训练方式,对手的战略,装备的最新设计等等。由此不难理解积累链合型社会资本就是不断地与外界信息交流碰撞。
著名匈牙利数学家保罗·厄多斯是一位很特别的数学家,在科学史上他是与其他科学家联合发表论文最多的一位。整个20世纪,以厄多斯为中心的学术合作网络延伸范围极广,以至于用他名字命名的“厄多斯指数”来表示这种合作关系。
厄多斯常年居无定所,从未在一所大学长期工作,一直在各个高校兼课,和一位数学家合作完了便马上和另一位展开合作。他的座右铭是“另谋高就,更多成就”。
马不停蹄的厄多斯就是不断在积累链合型社会资本,不停地为他的科研引入更多的随机因素,以此激发更多的灵感,因此也撑起了一个学术合作网络。
在实际生活中,当目标十分明确的时候,需要我们迅速整合社会资本,更高效率的实现目标。就像即将高考的学生们和即将比赛的运动员。但很多时候只依靠整合是不够的,还需要链合社会资本。
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通过实验分析“人们是如何获取信息找到工作的”,他收集了大量数据,包括百万份的电话记录,分析发现很多工作的关键信息都来自浅显、疏远的社交关系,比如大学时的同学或者前公司的同事。
格兰诺维特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提出了“弱连接理论”,大意是:紧密的社会关系反倒没有相对薄弱的社会关系更能够发挥作用。对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来说,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连接”,如近亲、密友;而常常是“弱连接”,如同事或打开电视机偶然看到的某个人。
“弱连接理论”也充分说明了链合社会资本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你的“弱连接”社会关系同样深深影响着你的生活。
3
但链接更多社会关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心理学家发现很多人即使本着结交新朋友、扩大交际圈,而不是和老朋友叙旧的目的参加一些活动,但实际上他们的言行会自相矛盾。到了社交环境中,很多人仍然会先与熟人叙旧,即使是会和陌生人打招呼,但也是熟人推荐的。
人们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这是人类的天性,即使是在现在社交条件非常便捷的今天。
但如果要链接更多社会资本就要告诉自己扩大社交圈,走出社交的舒适区,直面社交压力。
可以通过创造一些环境让自己不得不走出去,比如说加入兴趣圈,报名学习新的技能,到陌生的环境旅游等等。
当我们接触到不同的人时,可以获得新的视角、新的知识,说不定还能展开合作,摩擦出新的火花。
“虽然整个过程将很痛苦,会带来很多压力、制造很多冲突,但我别无选择,必须坚持。我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我需要有人站出来质问我为什么,新鲜血液能让我们走得更远。”——环法自行车赛冠军车队主席戴夫·布雷斯福德
别忘了,我们的目标是让自己成长,而不是“和谐没有压力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