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又到桃花盛开时节,岁月流逝,今日人面早已不同。感叹四季变化,我们一直在适应不同季节的转变,每个季节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美。
人世间的变化不断在上演着,唯有跟随变化,我们才能适者生存。
01唯有“变”是不变
当冬天改变为春天的时候,冰雪会消融;
当春天改变成夏天的时候,百花会凋谢;
当夏天改变成秋天的时候,绿叶会凋零;
当秋天改变成冬天的时候,果实会被掩埋,北风会呼啸而起。
这是大自然的变化,我们无法拒绝大自然的轮回,生命也同样如此,变化意味着生生不息。
然而,我们在面临变化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不适。当我们面临不安的时候,这是改变带给我们的不适应状态。
因为这种不安的存在向我们证实着改变正在进行中。
当你每天过着规律的生活,与熟悉的人交往,突然有一天所有一切被打破时,你会感到不适。
当你改变散步方向,走另一条不熟悉的路,你也会感到担心不适,但一路走来,我们一定会发现新的风景,遇见不一样的人。
在生命的历程中变化时刻与我们同在,接受变化就意味着生生不息。
02在变化中成长
拒绝变化就是拒绝新的机遇,变化会使我们成熟,会让我们成长。面对变化,我们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舒适区能让我们处于心理安全的状态,我们从中能感到幸福,但一旦打破这种舒适区,我们就有焦虑,就产生一种压力。
舒适区的说法据说可以追溯到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早在1908年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约翰·道森解释过这个概念,这是一个相对舒适的状态,可使行为处于稳定水平从而获得最佳表现。
但是我们也需要有一种相对焦虑的状态,即一个压力略高于普通水平的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为最优焦虑区,它正好在舒适区之外。
太多的焦虑和过分的压力会让我们行为表现不佳,这就需要我们克服焦虑,把握适度的变化。
变化是给了我们一个突破舒适区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让自己的行为表现的更好,所以走出舒适区,可以在变化中给我们有成长的机会。
03尝试突破舒适区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突破舒适区的能力。有哪些方法可以尝试呢?
比如说:
每天做点不同的事情。
今天换条路去上班,吃一吃新的餐馆,穿一件新衣服,重新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无论改变大或小,每天做出一点点改变,从改变中寻找到新的视角,即使事情没有按你计划的那样发展,也不用焦虑、担心。
放慢速度做决定。
生活中的繁杂,我们会有很长很长的生活工作清单。我们不想浪费一分钟一秒钟,因为在这个注重速度和快速的时代当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完成,但是给自己一点时间,放慢速度,有时慢就是快。
比如你有社交恐惧症,那就不需要你马上鼓起勇气在众人面前去演说,只要碰到熟人和他们打招呼就好,如果你想改变自己焦虑的状态,那就给自己抽出时间去冥想,去静思。
看似浪费了时间,却让你得到更多。关键在于我们要敢于走出自己常规的生活模式,跨出自己的舒适区,接受新的事物,尝试新的事物,然后一步步的去面对。
变化是痛苦,但也是成长。
在人生的一些重要变化的关口,一定是伴随着大的焦虑和忧虑,可以说没有那种痛彻心脾的痛,变化就不会清醒和完整。
生命也正是在这种痛苦的摩擦中不断的绽放自己本来的光彩。
我们不能拒绝大自然的变化,也不能拒绝社会环境的变化,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在变化中才能得到成长,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