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中小伙伴去了青岛城阳区国税,离青岛农大不远,可以每晚去听听公开课,无论是公共关系还是人像摄影。妻子独生女研究生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崂山区政府公务员。女方父母均为体制内,临近退休还可以高质量地养育孙子。男方在城阳区买了房子,试用期的收入都超过了老家的科长们,女方陪嫁颇丰。
2016年高中小伙伴在济南结婚,妻子是本科和研究生的校友,吃饭时高中和本科同学一桌,研究生同学一桌,单位领导同事几桌,女方在医院工作,男方在食品发酵院。同去的一山师大毕业的高中女同学,她和老公都是家乡高中教师。
基本上高中同学临床医学的比较多,研究生毕业后遍布各地做起了医生,老家的人民医院也有好几个。大学同学遍布体制,食药监质检海事海关出入境国税,当然现在ciq并入海关,国税地税合并。研究生出路就比较好了,高职教师医院科研岗,或者人才引进,几个博士毕业的做了高校教师,晋升了副教授。
国考面试班的盐城姑娘去了北京东城区国税,身材高挑,长相出众。来自河南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的应届生放弃了选调生,凭借稳健的面试发挥和专业课成绩,超过了人大清华的竞争对手,去了天津证监会。
2012年在职公务员还可以继续考公务员,后来辅导班来了两个考生,他们是无领导小组面试,潍坊疾控中心30岁的男同学去了民建中央,北大英语系毕业30岁的小姐姐从供销总社去了贸促委,肤白貌美气质特别好,走近都是淡淡的香味。我在南京面试的对手就一位,南京林业,毕业后选调生没考上,去了香港大学读了一年制授课制硕士。
2013年北京的女同事毕业于对外经贸,双学士,去了天津海关,男朋友德国留学回来结了婚。河北经贸外贸专业的同事特别鄙视体制内,去了北京一股份公司,每年出差去迪拜参展,少不了阿联酋航空和帆船酒店。前几年常驻印尼雅加达,负责当地业务收入颇丰,英语说的也愈发流利,疫情以来一直在国内收入锐减,但好在公司要上市合规经营,福利待遇没有变。
现同事另一半大都是教师,医生,公务员,家境普遍小康,父母至少一方是公务员,给独生女全款买房的也很常见,当然女生也有份体制内工作,个别同事另一半还是大学教师。自然而然的娃本位盛行,很重视教育,小县城的现状。每年高考很多同事的孩子考入双一流院校。
2013年离开北京去了老家一国企,人浮于事,毫无生命力,都在敷衍工作,退休主义盛行,而且我离开北京那一刻直觉告诉我这辈子算是废了。明显感觉同事素质工作环境城市文明掉入谷底。
合计了一下留在山东老家工作的无论体制内外,普遍年收入也就在15-20的样子,年均增长11%,7年收入就能翻一番,房价年均增长15%,5年就翻一番。双方都有公积金的话,在南京青岛这些城市安家置业也不是大问题,年轻时买房难度被人妖魔化,轻信了一线城市收入两三万不如县城收入八九千这种谬论。
遇到了一个本科化学专业,研究生经济学专业的小姐姐,上海证券市场工作了几年,转行回老家做了实习律师,去面对那么多的不确定性,手握化学教师资格证,但是不想做教师。她就特别不理解我的处境,认为我是在无病呻吟,不能安于现状,果然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基层体制内明显的去能力化,无论你是985还是成考本,过几年大家都一样。进入体制内,有很大的晋升焦虑,比我早来10年的科员工资就比我多几百块,特别羡慕研究生转正后就可以享受副科待遇,看到每个月的工资条发愁,2014年在国企轻轻松松还可以月入5000+,怎么进入体制收入还少了,但是2019年职级并行后,妇科病荡然无存。
22岁进入体制,30多岁就能晋升到一级主任科员,你的科长和晋升一主的同事,收入并不会比你多很多。对比下新来的试用期公务员双边公积金2500,工作8年的三级主任科员3500的区别。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