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个臭皮匠还是七个金刚葫芦娃?
最近我发表的《这几宗罪足够你倒闭》系列文章,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粉丝们一致呼吁,要我再写一篇,凑齐“七宗罪”,这样既好听又好看,能多多吸引眼球,没准将来还能拍成电影呢(YY无罪)!
如你所知,公司是由三位合伙人一手组建起来的,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期间通过内部培养以及勾搭前同事,又发展了四位骨干成员,包括三位商务经理和一位技术经理。从去年年底开始,高层们就有意无意透露要采用合伙人制,让大家一起做公司的主人,促和谐保发展。为此,我家里也跟着高兴一番。这就是广大北漂的终极幻想啊,省去了前期辛苦创业,直接晋升企业合伙人,这是要走上人生巅峰的节奏。
今年年初,公司为此特意开了一个经理会,会上大BOSS给我们四个每人发了一张讲解企业合伙人制概念的A4纸。上面打印的文字极其不清晰,好像是为了视图掩盖什么(都是从百度百科上面复制下来的,还想掩盖啥),哦——原来是要根据公司的估值买股哦。
这个会开的还是很精彩,以后大家都是公司的主人啦,公司有什么新的计划一起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公司从成立到现在一直都是这三位合伙人决定未来走向,具体分工是这样的,一人主导一人建议一人倾听,事儿就定下来了。不管你跟他们的关系有多好,即使像我这样,给公司做过若干(不能说“无数”)贡献的骨灰级干部也不得谏一言。具体的场面是这样的:只看那三人若偷摸状,小声嘀嘀咕咕,诶——事儿就定下来了(没有一点讽刺的意思,我确实是这个感受)。
那我以后真的可以参与内部讨论了吗?真的可以有七个人一起嘀嘀咕咕的场面吗?画面太美了!我这一肚子的想法规划,憋死我了,你看着吧,只要有我的参与,公司的年复合增长率必须200%以上,必须的必!把这事说给我妈听,肯定支持啊,立马就去找亲戚借钱了,咱可不能错过这好机会呢。
那估值怎么算呢?会上说要请专业的财务机构对公司进行非常合理的估值,从而确保大家的利益。过了几天,还是不请那专业的财务机构了吧,他们审核太慢(就直说不想花钱呗),咱们自己来,怎么整呢?按照公司之前一年的利润算,大BOSS拿着一张手写的每个月的业绩表,配上计算器,一五一十的算起来。算完之后,按照每个人的持股条件,大概需要5~10万。我们四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自打着心里的小算盘。
如你所知,这个节骨眼正是我萌生去意之时,其他人怎么想我不知道,不过后来好像也没有人入股,还是那三位合伙。最讽刺的是,会后一个月公司就倒闭了……
其实这个公司的发展充满着局限性和主观臆断,很多时候表现出的死抠细节处处节俭,恰恰耽误了发展良机,总的来说就是少了点情怀。我理解你们创业不容易,拿着自己的血汗钱在拼搏,总想着一旦情况好转了,有钱了,就能做大了。结果本末倒置,因小失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的是人才,是死心塌地的那种,是没钱的时候大家能够轮流喝一瓶酒的那种,但是你们却把这些人死死地拒之门外,只为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员工离职就两种情况,一个是钱没到位,另一个是呆着不顺心。两样都占了,也就离死不远了。看看阿里巴巴有多少位10年以上的老员工,为什么这些人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却选择生死相随。
大BOSS曾跟我说过他的“苦衷”:“我们不是要刻意骗客户,也不喜欢这种做法,但是没办法,咱不是富二代啊,我爸要有钱给我拿个几百万,那咱就烧呗,怎么干不行啊”!对不起,这个理由太牵强,没钱的人多了,不意味着一定得这么干。
ps:
我也要检讨,因为我曾经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都是从这一系的公司出来的。那种做事方式像毒品一样,即使你远离它,毒瘾却早已深入血液,成为决心悔改者心目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曾经也为了钱,以后更要为了钱,但是要换一种做法。像我的偶像说的:
通过干干净净地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地赚钱是可能的;
通过实现理想让人相信实现理想是可能的;
通过改变世界让人相信改变世界是可能的,即使是在中国。
【全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