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村上春树最推出新首部自传性作品《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常年陪跑者,被称为诺贝尔奖界“小李子”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7年被视是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但均没能获奖。
有人说这部作品是他用来抒发郁闷之情。但对是否获奖这件事,他有自己的看法,“流芳百世的是作品,而不是奖项”。
为谁写作
为自己而写,我觉得在某种意义上倒是真话。
——村上春树
村上春树的信仰是崇尚个人自由主义。曾多次表达,写作非常适合他,不仅能够从中找到油然而生的乐趣和喜悦,并始终有种自然的感觉:“我是自由的”。
什么是必要条件呢?根据村上春树自己的经验,道理单纯至极“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快乐”大概可以成为一个基准。
无论是谁,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非常有必要做的就是,先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真的喜欢吗?有哪些理由让我坚持做这件事?需要认真仔细的想清楚、弄明白,这个很关键。
关于这一点,因人而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考量。若在自己的范围内,真的想明白"为什么"了,做下去用不着坚持,那是顺其自然的事。
前提是真的”想明白“了,然后,把一切积累交给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能获得不可忽视的分量。
关于原创性
如果可能的话,希望阅读我的作品的读者能体会到:就像在人们的心灵之窗上开辟一扇新的窗户,让新鲜空气从那里吹过来一样。
——村上春树
原创是什么?就像是当年首次听到周杰伦的音乐的感觉;像是看见梵高油画时灵魂深处的触动;像是读海明威早年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 时感受到的恢宏之气。
满足原创条件,不仅仅是自己创作就可以。
一、要拥独具特色的风格,与他人迥然相异,让人看上一眼,就立刻明白,作品属于他。
二、要凭借一己之力对自身的风格更新换代,拥有自发的、内在的自我革新力。
三、其独具特色的风格必须随着时间的流逝化为标准,必须吸纳到人们的精神中,成为价值的一部分。
从现实的种种制约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村上春树对“原创”应有的姿态。
用《纽约时报》提到刚刚出道时的披头士,“他们创作出来的乐曲新鲜,充满活力,而且毫无疑问属于他们自己”。
写什么
要成为一个好的小说家,您认为需要什么样的训练和习惯?
这是村上春树常常被问到的问题。对此,在本书中他真诚的写出来自己的经验。
首先,想当小说家的人首先大概要多读书。
大量的积累可以让你穿越更多的题材、故事,邂逅什么是好的文章,哪些是不好的文章。这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基本功,做不到“见多”,自然不会“识广”。否则难免会有局限性,思维这东西是很容易受困的。
其次,事无巨细的观察眼睛看到的事物和现象。
观察身边来来去去的各色人物、周围发生的起起落落的事。但是,先别做出结论。而是把这些来龙去脉当作素材,让它们以原汁原味的形态,存在自己的脑海里。
“别急下结论”、“尽量多花时间思考”。
建立自己的素材库。
写小说最珍贵的就是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思考收集到的种种细节。将这些形形色色、未经整理的细节原汁原味的储藏起来,放在属于自己的档案库中。
看起来只是收集了这般“毫无脉络”的记忆,但是,詹姆斯·乔伊曾经说过:“所谓想象力就是记忆”。想象力千真万确就是缺乏脉络的记忆片段的结合体,村上春树如是说。
利用手头现有的东西事把故事重构起来。
而且要在与世间通用的逻辑、文坛常用的手法毫无关联的地方进行。这就是基本框架。
如果需要新语言、新文体,也必须具有创造性。
组织架构的时候,采用于演奏音乐相同的要领去写作,保持准确坚实的节奏。
不一定要写沉重的素材。
许多小说以战争、历史、游历为素材,当然是有意义的。无论什么事情,对于小说家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
村上春树的小说有他特有的道路。不依赖素材的分量,从自己的周围发生的事件、目睹每日的情景、平常生活中邂逅的人物作为素材,在驱使想象力,构建成为自己的故事。
代际不是问题。
在村上春树的概念里,没有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优劣之分。也没有高下之分。虽然在方向性和倾向上会有差异,但质量是毫无差别的。
人们各自都有擅长的领域,也有不擅长的。只要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努力向前就可以了。
不论哪个时代,都拥有属于那个时代固有的现实。
如果你独具慧眼,换个角度、换种思维,去发现、去撷取和使用,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生出一些兴味盎然的东西。
品读之后,
愿享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