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1968讲《黄帝内经》之“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22)”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
治未病,就是不让疾病形成,提前做好预防工作,这是圣人的高明智慧之处。病已经形成就难治了。国家有危机的苗头时,提前处置,让危机消除;当危机已经形成了就不好治理了。所以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病已经形成而给他开药治疗,危机已经开始了再去处置,就好比渴了才去打井,格斗开始了再去铸造兵器,这样不就晚了吗?
渴了才去打井取水喝,临近战斗再铸造兵器,这些都无济于事,实在是太晚了;如果有病不早做计划,也是一样的结果。扁鹊和齐桓侯初次见面就说:“君侯您有疾病在皮肤腠理间,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往里发展。”过了五天后又见面,说:“君侯您的病疾现在进入到了血脉里了,不治疗它将会继续向里发展。”又过了五天见面说:“君侯的病疾到了肠胃了,不治将会进一步加深。”扁鹊上面讲的这样话,齐桓侯都听不进去。又经过五日再见面,扁鹊看到齐桓侯后边后退边说:“疾病在腠理,喝热的药汤以及热熨皮肤就能治好;疾病在血脉,通过针刺和砭石的方法就可以治好;在肠胃,通过饮用热酒醪糟就能治好;疾病进入到骨髓,即便是主管生命之神,也是无可奈何了。”又过了五天,齐桓侯的疾病发作了,派人去找扁鹊,而扁鹊已经离去了,齐桓侯于是死掉了。这就是齐桓侯不早听扁鹊之言,等到他的病非常严重了再去找扁鹊,就是“渴而穿井,斗而铸兵。”
清代张志聪说:“《金匮玉函》:什么是上工治未病?师说:治未病就是,看到的是肝病,就应该知道得了肝病,它下一步就会向脾发展,得脾病,所以先要强壮脾。这样呢,脾有力量就不会受肝气的攻击,肝气攻脾不通也只能顺行向心走,这样就是反逆为顺,反乱为治,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如果不这样去治疗,那么五藏之气就会发生混乱,则五藏之病就形成了,也就是好比‘渴而穿井,战而铸兵’,于事无补了。”这是从另一个角度讲的五藏之气是按正常顺序发生的,如上文讲到的:肝木生心火,心火生脾土,脾土生肺金,肺金生肾水,肾水生肝木。这是正常的顺序,如果五藏发生问题则会按如下非正常方式运行,比如肝木得病下一步就会向脾土发展,然后再继续向肾水发展,再向心火发展,再向肺金发展,再向肝木发展。所以当知道肝得病后,它必然向脾发展,造成脾病。上工的方法,必须是先固住脾,增加脾的力量,这样肝病没力量战胜脾,它只能按正常程序运行,来生心火,走正常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