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知识狂躁体成员,2016年主题式学习目前还有一件“未完成即魔咒”事件,即职业生涯有学习未输出。
所以接下来的21天我会以在得到上订阅的古典老师《超级个体》专栏以及古典著作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为蓝本,结合我工作上所接触到的一些生涯故事,写作输出,希望对职场的个体有借鉴和帮助。
如果个体崛起、知识付费的星星之火,斜杠、知识IP就成了燎原。父辈的人生还在“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做一份工的职业定槽里,而80-90后的我们则进入了加速度的时代。
变化太快的时代自然有无数人在创造无限可能性。
从papi酱的娱乐到迷蒙版吐槽励志学,从IP大伽到无标签不是人各种成长体,从各种标题党到快餐文,碎片化时代,一眨眼时间就风云变。
在这样的微时代,职业航向标应该如何应对?
1.先做好单杠,再做斜杠
最好的斜杠一定是在单杠已玩得足够好的基础上去斜的,否则很容易断点断杠,摔个骨断筋伤。
那些能玩好跨界的都是已在自己世界玩到嗨,出来带领一众人一起嗨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于是,我分享,你付费;我有平台,你有资源;我有圈子,你有能力;至少等价交换应该在这里也是定律。
所以,主业一定要抓好,只要你还在职业道上,职业体系,能力磨练、个人价值观体系三合一还是最重要的,术业有专攻的专业化生存模式依然有效。
2.不仅仅是兴趣
有趣的世界里也有鄙视链的:志趣鄙视自觉兴趣,自觉兴趣鄙视感官兴趣;
志趣是持续一生的兴趣,是志向与价值观2合1的兴趣,如巴菲特读50年公司年报与投资,如村上春树的跑步与写作,它融合了志向与价值观,是在众多价值中找了独属于自我的有种有料有趣事业;
自觉兴趣是自得其乐的内寻所在,是兴趣与能力循环交替的时刻,正如巴菲特爷爷一边读报,一边养成独立思考分析企业年报的能力;而村上大人一边跑步一边收集写作灵感,一直跑下去也是素材。
感官兴趣就是随意很爽歪歪的兴趣,饿了就去做吃货党,乏了就听会音乐,无聊就玩会游戏。能力?呵呵哒。
兴趣可以有无数个,自觉兴趣和志趣就是金字塔了,反正越专注越简单,越简单越有力。
3.不要自己玩
Better Me 群标语“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你有多少能力,先进入什么圈子,在圈子里提升能力;
古典老师也说”多和同侪接触,不要总想在家憋大招-这个心态本身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现。”
在行,分答,月见达人,周见小伽,反正主业也好,自觉兴趣也好,每个都是一个孤独的星球,去其他星球上欣赏下风景,看见不一样的光,思想碰撞,平台合作,链接不同的资源。
你永远不知道机会啥时候与你相遇了,所以要保持一直在路上就够了。
我是湛澄澄,曾任职于美资、法资公司,现服务于外资中高端人才猎聘工作,职业生涯规划师,生涯规划咨询、学习重度爱好者,欢迎和我在一起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