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粤北山区农村的,也是重度肢体残疾。我对影片的体验不是感动和眼泪,而是违和与诡异。
1.时间线混乱
影片的时间背景是2011年,主角的结婚证上有特写。可大部分人住着土坯房,像以前被废弃的老房子,那设定为九十年代更合适。
拍摄地和故事发生地,都是导演兼编剧李睿珺的家乡——张掖市高台县,2020年人均GDP 3460元,比我家南雄市(县级市)还高,而我们这农村大部分都是住楼房。
影片中全是土坯房的近景,为什么导演不拍一个村庄的远景呢?难道远景就会拍到大量楼房?而且摄像机总是固定不动,我一直有种看PPT的感觉,包括人物也是僵硬死板。
那条回村里的大马路,我看着都挺羡慕的,我镇里的路又小又破又弯。广东虽然是经济强省,但富裕繁华主要是在珠三角,跟我这一个天一个地。
2.主角是完美的智力障碍
男女主角一出场,那种木讷、迟滞和怯懦,我比较熟悉,因为我村里就有一对类似的夫妇。他们也是任劳任怨,被人欺负也默不作声,其实他们有智力障碍,还领了残疾证。
所以看到弹幕评论,什么老实善良就会被欺负,我便感觉很违和。我们老实人不是傻子好不好?不要污名化老实和善良好不好?(没有歧视傻子的意思)
村民也没有欺负他们,反而是男方的妈妈,会打骂他们,可能是觉得生了残疾,心理有点扭曲。他们在政府帮助下,生活过得不错,现在孙子都上小学了。
片中的村首富是熊猫血,生病住院需要输血,男主首负也是这血型,故事情节可以这么安排。
问题在于村民连男主的本名都不知道,是怎么知道他是熊猫血的?马有铁平时做牛做驴,吃的残羹剩饭,谁会带他去化血?
男主除了拥有各种高尚道德,还是一个全能人才。从种田到盖房,个个环节样样精通。这需要一定的智商和技术,那他不可能混到此种地步。
顺便说句,土坯要加麦秆做粘合剂,而淋了大雨的土砖,是不能用的。还有那个木制犁耙也是够绝,我不相信连个铁犁都借不到。
女主曹贵英更惨,住着漏风漏雨的木棚,被哥嫂打到瘸腿,还留下小便失禁的后遗症,她的情节基本围绕这两点展开。
后面她生病了,意外失足落水溺亡。这是故意把人往死里整呀,都给贫困户分房了,那他们残疾人怎么没有医保低保?去看病了,还会头晕失足?她不死,男主也不会自杀,这悲剧本可以避免的。
我之前上臂粉碎性骨折,做了两次植入拆除钢板的手术,报销了95%以上,并未花多少钱,衷心感谢政府。
有评论说,男主扮演者的演技秒杀一众小鲜肉,这话有失公允。农民演农民,本身就有很大优势,等他演好其他职业或身份时,再来大吹特吹也不迟。
有评论说,他们是最美的爱情,我觉得是观众自作多情。不要男主说了一些导演硬塞的有哲理的话,就忽略他们是智力障碍的事实。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爱情,只是习惯性的相依为命。观众是经历了恋爱交往中的算计,羡慕那种毫无心眼,一心为对方着想的纯洁情感罢了。
马有铁能找到媳妇,也是比我这个光棍好点。我本科毕业,会编程会建模,媒婆找了个智力障碍的女孩。结果人家父母嫌弃我坐轮椅,生活不能自理,然后没有然后了。
3.配角几乎是恶人
片中除了卖种子化肥的老板,其余几乎是‘恶人’。
马有铁被他哥赶,住村民的闲置房。后来拆迁,村民从广东回来,再赶,再搬再赶。侄子结婚也不邀请他去,只拿点残羹剩饭给他,还是为了补助房。
几次输血救了村首富,只换了几顿没吃的饭和两件衣服。村首富家欠着一年地租和工钱,村民似乎没多大的意见。
女主落入水渠,村民就静静看着,仅有一人去救,还没捞着。一个个都麻木不仁,冷漠无情,完全不像2011,可能像1911。
片中人几乎都是愁眉苦脸,比我这个绝症患者还恐怖的脸色。而且几乎看不到年轻人,所以整部片弥漫着荒凉绝望。唯一一个小孩,还是为了骂女主是脏东西,特别诡异。
我们这农村空心化已经很严重了,你们张掖的农村还更严重?年轻人代表着希望,过年过节总能见到吧,导演故意藏起来了?
像村首富那家人,在农村会被骂为富不仁,你拖欠工钱,是不会有人继续给你干活的。我们这插秧种烟请人,都要用车去接送。
像马有铁他哥那家人,会被人戳脊梁骨的。没人喜欢跟坏人打交道,除非你比他更坏。这些人在农村,会被村民慢慢孤立。
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人都是会和和气气的。而农村里从播种到收获,都有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还经常会换工,一般不会弄得太僵。更别说人命关天的大事,怎么会一群人闲聊都见死不救。
导演是跟家乡有仇吗?农村虽然穷点,有闲言碎语,有羡慕嫉妒,但真不是影片中麻木不仁,跟行尸走肉似的。前两个月让我闹心的,是莫言笔下的高密,这次是高台,希望不会有下次。
4.行动比感动更有用
影片为将主角塑造成社会底层的边缘人,凸出他们的美好品质,把村民拍成二元对立的恶人,把人性的薄凉极度放大,并不会让电影深刻。
农村和农民不该被污名化,不该用夸张的群体性的恶,来渲染主角的苦难,以博取人们的感动和眼泪,恶意消费农村和农民。
不要看腻了青春偶像剧,职场言情剧,看多了高富帅白富美,就跑到另外一个极端。国产剧出现穷人这很好,但不要明褒暗贬,我们农民承受不起。
大部分人的影评还算正常,而有的就明显是恶意了。如‘这盛世如你所愿’,‘全面小康一个不能少’,‘消灭贫困就是消灭贫困人’等。还有更恶毒的,这里就不说了。
这类人要么是带节奏,要么不适合看影视剧,甚至不适合看新闻。因为他们看到车祸,可能就不敢坐车了;看到人咬狗,就不敢见人了。
扶贫工作的成就有目共睹,不能因为存在的局部不足,就全盘否定整体,然后自虐自贱自我PUA。一个人都不完美,何况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
扶贫工作者看了这些评论,该多伤心寒心呀。基层人员很辛苦的,各种统计报表、上级检查、考核评比、会议精神。大事不多,琐事一堆。
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我们要有感恩的心,不能觉得别人的奉献,就是理所应当。
换作是某些文人,驻村工作几年,不得写十几篇伤痕文学,来夸大自己遭受的苦难和委屈,说不定还能得个奖呢。
许多自媒体也跑来农村拍短视频,专门拍些中老年人干活,配上悲伤的音乐,煽情的文案,双眼通红地说:
农民真辛苦啊!
我觉得她演的好辛苦啊。她的微表情仿佛再说:还好我不是农民。我这么说,或许会伤害一些人的道德优越感,打扰到他们悲天悯人的气氛。当然,也可能是我小人之心了。
我们农民很普通很平凡,既没有一些人歌颂的那么伟大,也没有一些人诋毁的那么卑劣。只是农民不掌握笔杆子,就只能任由你们说。
人性的恶和善是正态分布,大部分人都在中间,游走于法律和道德之间,极恶和极善是极少的。
如果大家真的关心农村,就请关注比较突出及普遍的问题。比如农村空心化,养老、医疗、教育问题。这些问题得到改善,谁愿意去城里当房奴。
尤其是像我们这经济强省的贫困山区,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清华大学的年预算总收入,都是我们35万人年GDP的3倍。
很多城里人抱怨农民收入低,那请问如果大米价格每斤上涨1元,农民收入就会大涨,你愿意承担物价上涨的压力吗?
农村的问题很难解决,感动和眼泪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不如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对进城的打工人好点。比如不拖欠工资,购买职工保险,改善工作居住环境……我替农村的老弱妇孺谢谢你们。
行动比感动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