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新的一年父母放过孩子,孩子相信佩服崇拜父母。
不再为孩子烦恼,家长尽到自己的本分就
行了。孩子的路要靠他自己去走。多陪伴,多观察,多鼓励,少干预,放过孩子就是放过自己。——鸡汤专家王国权老师寄语2019彡(^・ᴗ・^)元旦快乐
狄拉克的父母就是王老师说的不放过自己的一类人,结果造成大儿子自杀,小儿子狄拉克自闭。以至于狄拉克长大后成为科学界不善言词的人,形容一小时说一个字叫做一个“狄拉克单位”,咱们美名其曰“沉默是金”。
王国权老师讲的“三多一少”我深表赞同。可实际上许多中国父母都是“多陪伴,多干预,多批评,少观察。”我们仔细分析这同样的“三多一少”,是有心理学的解释的。后者在引导教育孩子上注定一败涂地是有原因的。同样的“多陪伴”,如果父母自顾自玩手机搓麻将做自己的事,这当然就犯了“少观察”这个毛病。只有多多观察孩子,让ta想被关注的心理得到满足,沮丧伤心失落恐惧时得到安慰关怀,ta才能够从小身心健康。
再说王老师提到的“多鼓励,少干预”,实际成了父母的“多批评,多干预”。只要是单个的人,随着长大,ta必然有自己的想法,并最终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在这个独立人格形成过程中,父母“多干预”肯定让孩子逆反,特别是青春期,你还在ta取得一点点成绩时去批评ta,孩子不恨你才怪。
这又让我想到美国著名女演员导演Angelina Jolie(朱莉),生长在破裂的单亲家庭里,从小四处搬家,家里没钱却非要上美国最好学校。十多岁判逆的形象让人心生恐惧,酗酒赌博抽烟各种毒品都被她沾染了,后来似乎只要是坏女孩能想到的事她都做了,就连当小三抢别人老公还振振有词。这当然跟她那个不咋地的老爸乔恩·沃伊特(Jon Voight)有直接关系。作为影帝的乔恩尽管事业很成功,教育子女可就失败得让人痛恨。作为老爸竟然当着媒体大众说26岁的女儿精神有问题,要她去看医生,这不是直接骂女儿是“神经病”啊,此后父女成仇达七年之久。
相反好的教育方式,子女受用一生。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米国电影《叫我第一名》,主人公从小患有妥瑞思症(抽动症),备受同学歧视欺负,一次次被学校开除,因为大家认为他故意捣乱。他老爸都觉得儿子给他丢脸,唯有他妈妈永不放弃地鼓励他安慰他。这个孩子何其不幸又何其幸运,不幸的是亲生老爸都嫌弃自己,幸运的是妈妈永远鼓励相信自己。后来他终于碰到一位校长接受他上学的申请,之后他考上大学并找到一份教师的工作,最后还念完硕士研究生。对于这部电影,我感觉到的是老爸非但没做好一位父亲,反而是让儿子教会了父亲怎么去爱孩子,你们说是不是很讽刺。为人父母,爱孩子是本能,可是如何科学合情理地爱却很难。以前我觉得做父母是人天生就会的,现在觉得不学习如何做父母,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失败”的父亲或母亲。
我常常想,像狄拉克这种天才,散育“失败”的父母都能把他教成诺贝尔奖得主,这要是父母稍微称职一点,狄拉克后来的成就不要逆天啊!从小缺失感情的狄拉克在数学纯理性的逻辑海洋中遨游四方,直到遇到一位物理学家的妹妹,这位女主竟是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两个人交往接触几年后,年轻妈妈自然轻松搞定诺贝尔奖得主年轻的独身科学家狄拉克。要说物理数学理论,年轻妈妈自然比不过狄拉克;可恋爱结婚的感情游戏狄拉克拍马也不及这位年轻妈妈。有人说狄拉克自从结婚后就再也没有什么重要的科学成就了。我要说这些人就是“目光短浅”,生儿育女并把孩子培养长大成才难道不是一种成就吗?他自己生长于一个压抑冷漠的家庭,自己爸妈可谓做父母失败至极,可狄拉克却能成为了一个好父亲。
回顾自己人生这三十五年来,我的爸妈也是不愿放过自己的两位,对子女教育向来也是折磨人的“三多一少”。我不希望他们还能屈尊学习,唯有自己多学习了,向电影《Front of the Class》的男主学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后男主和爸爸的父子嫌隙不也消除了么?
——~~——~——~~——~~
写于2019.01.08周二(戊戌年腊月初三子夜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