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与耶路撒冷


纵观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持续的战争的历史。在古代希腊,有个城邦叫雅典,是古希腊文化的核心,虽然发展初期并没有多大,但胜在经济非常的繁荣。


随着时间的迁移,雅典城邦不仅人口众多,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们一直是希腊世界里最强大的城邦。后来,雅典内部出现了两个有势力的集团——贵族和平民,双方为了争夺权力展开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激烈战争。


在那个时候就出现了“民主”。但后来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败给了斯巴达。


公元前430年,斯巴达和雅典都加入了希波战争,双方打得非常惨烈。


公元前426年,斯巴达军队被雅典击败。战后,双方达成协议:双方各自占领对方的领土,互不侵犯。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当时的希波战争是以波斯为主导的东方同盟战争。而当时的波斯在亚洲有一块土地叫“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


在希腊历史上,希波战争是发生在东方的一次以希腊人为主导的东方同盟战争。当时的波斯帝国和希腊,有着共同的敌人——波斯帝国。


因此,两国在希波战争中是合作关系,共同对付波斯帝国。


公元前475年,在第三次希波战争中,雅典打败了波斯帝国,雅典人占领了波斯的一块土地。雅典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名叫“伯利克里”的新国家。


公元前480年到前481年的伯利克里时期,伯利克里改革了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使雅典从一个奴隶制国家变成了一个“民主国家”。


但后来,希腊内部爆发了战争,雅典也被迫卷入了与波斯的战争中。


这场战争一直打到了公元前450年。


在这场战争中,雅典战胜波斯帝国后建立的新国家叫“米利都”。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404年,希腊与米利都之间又爆发了一场战争。这次战争让希腊人取得了胜利。


米利都建立起一个新的城邦叫“科林斯”。在这之后,希腊和科林斯就成为了希腊城邦时代结束的标志。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形式出现的战争。在这之后,人类社会进入“城邦时代”。


雅典成了希腊文明的一个代表城邦。


之后,米利都和科林斯合并为“伯罗奔尼撒联盟”,他们都是古希腊城邦中非常重要的城邦。伯利克里将其国名改为“伯罗奔尼撒”,也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意思。但后来在公元前390年之后,希腊城邦开始衰落了下去。之后爆发了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直到公元前390年雅典被波斯征服;公元前396年之后,波斯帝国被斯巴达和雅典之间的战争所灭亡;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



一、希腊城邦的起源


希腊的城邦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是由众多独立的、自治的城邦组成的。


由于城邦之间处于战争状态,所以很少有国家是和平存在的。比如,在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雅典就曾经打过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战败后就只能从其他城邦中挑选出最好的军队去对斯巴达作战。


所以,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西方文明有“民主”和“法治”。但这也是后来才出现的概念。在希腊,之前发生过一场非常惨烈的战争——马拉松战争。


马拉松之战中,斯巴达人在公元前486年赢得了马拉松战役的胜利。


之后,雅典人和斯巴达人为了争夺“马拉松”附近的一块土地展开了长达14年的战争。


在这段时间中,双方付出了无数人的生命。战争结束后,斯巴达和雅典的关系非常糟糕。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雅典从一个城邦变成了一个城邦联盟,简称“雅典联盟”。


之后,斯巴达又发起了一场对希腊的远征,但是这个时候雅典联盟已经不能容忍斯巴达的侵略,双方爆发了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最后,雅典在公元前419年进行了“改革”,然后加入了“伯罗奔尼撒联盟”。自此,希腊城邦时代结束。


之后希腊进入“城邦时代”(这个“城邦时代”也是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的,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才结束)。


同时,希腊城邦进入了大发展阶段,比如城邦之间频繁发生战争、希腊文明真正有了比较大的发展,是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



二、雅典人的生活


当时的雅典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城邦,它不仅拥有众多的土地,还拥有着一支强大的军队。


雅典人很富裕,但他们并不快乐。因为他们经常被其他城邦攻击,特别是被斯巴达。因为有一次斯巴达军队攻打雅典,军队惨败。


之后,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雅典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城邦里,自然和平的年代。他们不会打仗,也不会有国家战争的概念。


所以,他们并没有很多的“国家”概念。因为他们并不想去参加任何一场战争,只想着如何安居乐业。


虽然和平是幸福的,但其实每个人都很忙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


雅典人的生活主要分成两部分:工作和学习。


他们一般会在周六或者周日去工作。当雅典人在工作的时候,他们并不会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而是会出去做一些商业活动,比如建筑和贸易等。


当然了,还有很多工作是需要完成。


雅典人有一个很有趣的职业——“公民”。


这个职业分为两种:一种是从事商业活动和贸易活动;另一种是从事农业活动。


在雅典人看来,商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只要他们控制了这个城市,就能够带来大量的财富,成为这个城市里最强大的力量之一。


在这方面,他们非常自信。


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地向别人开放自己国家里的“贸易”——比如出口货物或者进口货物等等。


同时雅典也非常重视农业方面的生产和建设,因为这是保证他们安全和发展所必须的两个因素之一。


在雅典人看来,农业非常重要,所以他们也不会轻易地向别的城邦开放自己国家里的农业方面的生产和建设。


但是要想让一个城邦真正地强大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它不仅需要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还需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实力才可以。


如果想要把一个城邦建设得特别好、特别强大,需要具备很多条件或者是很多因素才可以做到;如果想要让一个城邦真正地强大起来的话,那就需要建立一个制度来保障。


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纷争。


他们有贵族、有平民、还有奴隶。


但后来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制度——“五百人议事会”。


这个制度虽然看起来很不合理,但却极大地保障了雅典人的权利。因为,五百人议事会有权决定他们想要做的任何事情,这些事情包括战争、贸易、选举等等。


当然了,他们也不可能真的做出什么不利于其他城邦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有“民主”制度做保障。



三、雅典民主


雅典是一个城邦,它的疆域很大,包含了小亚细亚、爱琴海、西西里岛等地。


雅典有非常多的城邦,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伯里克利时期的雅典,当时雅典的繁荣程度无人能敌。


这一时期,有一个重要的事件。那就是著名的梭伦改革。


在梭伦改革中,雅典成为了“民主”城邦,开始了民主制改革。梭伦改革就是关于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到公元前4世纪,雅典经历了五百年的繁荣时期,也就是所谓的“伯利克里时代”。


雅典从一个城邦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经历了五个王朝。其中,公元前5世纪前半期,雅典是以工商业为主,而且又是希腊世界最强大的城邦。


雅典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非常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所创立的学说影响了后世。


其中著名的有:泰勒斯、阿基米德、德谟克利特等人。梭伦是雅典的政治家,他在公元前480年到前481年期间担任了雅典的领袖人物。


梭伦改革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把雅典公民划分为8个阶层;另一方面就是确立“十将军”制度。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481年,雅典在伯利克里执政时发生了改革。


梭伦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十将军”制度,即把雅典分成十个城邦:斯巴达、克里特、萨摩斯、庇里阿西人、科林斯和爱琴海诸岛等,各城邦互相制衡。



四、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简称,也叫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化战争或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从公元前493年到公元前443年间,古希腊城邦国家之间的一场内战。


它发生在今天的希腊、小亚细亚半岛西部和小亚细亚群岛。


公元前493年,雅典城邦战胜了斯巴达,取得了对小亚细亚的控制权。


但由于雅典在希波战争中没有获得预期的胜利,再加上斯巴达也在雅典国内煽动反斯巴达情绪,两国矛盾急剧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便开始了长达8年的战争。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城邦主要是通过和平的手段获得了胜利,但也因此而遭到了失败。


但是斯巴达的胜利是通过战争进行的。但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的时候,斯巴达与雅典的关系并不好。


在希波战争期间,雅典是盟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国家。


在希波战争结束之后,雅典便向斯巴达发起了挑战。


但是因为雅典没有得到预期的胜利,再加上斯巴达也在雅典国内煽动反斯巴达,因此这两个国家便开始了长期的战争。


虽然雅典和斯巴达有着共同的敌人——波斯帝国,但是双方都想获得胜利,因此在双方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战争。


由于两国为了争夺雅典对小亚细亚的控制权而发生了多次冲突,因此小亚细亚地区便成为了双方都想要获得控制的地区。


当时小亚细亚地区主要是由雅典人所控制。


但是因为雅典城邦在希波战争中战败了,再加上斯巴达的反斯巴达联盟逐渐壮大,因此斯巴达便与希腊本土发生了冲突。


这时斯巴达人便认为要想战胜雅典人就必须征服小亚细亚地区。


于是在公元前499年,斯巴达派军队进入了希腊本土对雅典城邦进行进攻。


不过雅典也没闲着,在公元前440年5月2日,雅典人将一直驻扎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陆军全部撤走了。


从此之后,希腊本土就陷入了无休止的战争之中。


此时雅典与斯巴达之间发生了一次战争,这就是著名的“希波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长达7年之久,最终在公元前430年以斯巴达的战败而告终。


雅典与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进行了长达8年的战争,即伯罗奔尼撒战争。


战争后期,斯巴达最终获得了胜利。斯巴达为了报希波战争失利之仇,便向希腊各城邦发起进攻,最终导致了这场长达8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



五、斯巴达和雅典的战争


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其实也就是“希波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非常残忍:斯巴达军队在与雅典的交战中被雅典人用了火刑。


公元前449年,双方开始了拉锯战:在拉姆斯登战役中,斯巴达军队以少胜多,重创雅典人。


但斯巴达的胜利没有持续多久,在拉姆斯登一战后,双方又回到了拉锯战的状态。


但战争并没有结束,而是进入了僵持阶段。没有持续多久。


公元前416年,斯巴达在阿凯美尼德战役中,再次惨败。


而雅典人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投降。而是继续与斯巴达作斗争。


公元前418年,雅典人占领了被波斯人占领的萨迪斯和雅典,并建立了“萨迪斯和雅典联盟”。


这两个联盟的建立,让雅典在战争中占据了优势。


但希波战争并没有结束,因为双方都有伤亡。


在希波战争期间,斯巴达军队一共损失了两万多人;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也是损失了很多兵力。拉锯战的时间太长了,很多人都很疲劳。


所以当公元前444年,雅典向斯巴达提出和谈请求时,双方就开始讨论停战问题。但不久后战争又再次开始了。在公元前444年到公元前422年之间,双方就是处于这种状态。


这段时间里,双方都没有打出什么像样的大仗,但双方的士气都很旺盛。


由于拉锯战的时间太长了,很多人都希望早点结束这种战争状态,于是就有了希波战争爆发之后的第二次希波战争。



六、东方同盟战争(希波战争)


在东方同盟战争中,雅典与波斯又发生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希波战争的延续。


时间是公元前430年到前432年之间,地点在东方的波斯和希腊之间。


希波战争的起因是波斯帝国和希腊之间存在着领土纠纷。


在希波战争之前,雅典和斯巴达之间也存在着领土纠纷,但这两个城邦都是很强大的城邦。后来希波战争爆发,雅典被打败了。


在公元前431年,双方签署了《色诺芬条约》。


其中规定:如果波斯帝国允许雅典在其境内自由建立城邦的话,那么两个国家就可以成为共同的敌人。


那么雅典就会被允许自由进入波斯的领土,并享有与波斯平等的权利。这样,波斯就失去了一个希腊人的国家。


但是,对于雅典来说,尽管失去了一个国家,但同时也得到了一个盟友——波斯。


在这个时候,双方就结成了一种同盟关系。从此,希波战争结束了。


但对于波斯来说,虽然失去了一个希腊人国家,但是同时又拥有了两个强大的城邦:雅典和波斯帝国。



七、耶路撒冷与罗马的战争


公元前108年,罗马征服了埃及。


埃及人的奴埃及人的奴隶和商人很愤怒,于是把罗马人赶出了埃及。

公元前86年,罗马又征服了叙利亚地区(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所以,东罗马帝国对耶路撒冷非常重视,经常派使者去朝拜耶路撒冷。

但后来罗马和埃及再次开战。

公元前53年,罗马人占领了埃及,并在那里建立了首都亚历山大城(公元前323年),把埃及作为自己的陪都。

之后,罗马人又征服了北非地区(迦太基)。

罗马人与埃及人的战争,最终以埃及人的失败告终。

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了小亚细亚,并且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新国家——迦太基。

于是,迦太基城从一个独立的城邦变成了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公元前30年,罗马入侵埃及,人抵抗失败,于是埃及被罗马占领了。

此后,罗马开始了长达三百多年的统治时期。

直到公元2世纪初,在罗马帝国西部地区爆发了一场以希腊化民族为主体的起义。

这次起义推翻了当地统治者,建立起一个以日耳曼部落为主的王国。

后来罗马在经历了四次东征西讨之后,逐渐将埃及归还给了自己的母国——迦太基。

不过,从表面上看,罗马和耶路撒冷的关系似乎没有太多进展。

但在公元2世纪末,一个叫马略的将领却在小亚细亚发动了一场征服战争(马略是一个来自古希腊的著名将领)。

这次战争的结果非常惨烈——罗马军队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八、犹太王国与耶路撒冷

犹太王国是一种宗教制度。

它的统治者就是“上帝”。

这个国家最大的特点就是信奉犹太教,而犹太教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上帝创造了人类,也要服从于上帝的意志。

在早期,犹太人不分男女都被看作是上帝的选民,犹太人是一个民族。

还没有国家,而是一个氏族。在这个氏族里,男性被称作“亚伯”,女性则称为“夏娃”。

而“亚伯”又被称为是最早的一批人,是他带领着犹太人走出了犹太国。

犹太国中,女性的地位很低,除了负责生育和祭祀之外,没有任何权利。

随着以色列建国、犹太人的崛起以及犹太人被称为“上帝的选民”等原因,犹太教开始逐渐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承认。

于是犹太教开始向各个国家传播,其中有一些国家加入了犹太教。

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也都加入了犹太教。例如:伊拉克、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国家,以及新加坡和印度等等。

犹太人在历史上,曾经遭受过许多不公正的待遇,尤其是在二战中,他们被德国纳粹杀害了很多人。

于是,很多犹太人就想要复仇。其中有一批犹太人选择了加入一个宗教——犹太教。

美国的一个女犹太作家,就曾经写了一本名为《万灵的受难》。

书中记录了她被纳粹杀害后,所有幸存下来的犹太人如何为她复仇。

许多的犹太历史学家、文学家也都通过自己的作品,来为犹太民族报仇。例如:以色列作家海伦·凯勒;以色列诗人阿莫斯·奥兹;以及以色列政治家、作家哈伊姆·纳拉扬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地都掀起了一股移民浪潮,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移民来改变本国的人口构成。

而那些来自于亚洲和非洲的犹太人,也成为了这些国家移民中的重要一员。根据相关统计,现在世界上大约有2500万名犹太人。

其中有超过200万的犹太人居住在以色列,约占世界总人数的4%,可以说是“犹太人的王国”。

在耶路撒冷地区,还生活着超过10万名犹太人。

这些人不像其他地区的犹太后裔那样住在城市或者城镇里,而是住在城市附近或者农村里。

但是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就有很多犹太人定居在耶路撒冷地区。例如:在公元前1100年,耶路撒冷就已经有了最早的犹太社区;在公元前525年,这里就已经出现了专门为犹太人服务的市场和建筑;甚至是公元前515年,这里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学校和教堂;还有人把这里称为是“第一个犹太国家”。

虽然有很多犹太人定居在耶路撒冷地区,但是当地生活着几十万名犹太教居民。其中有数万人居住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地区。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主要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以及黎巴嫩和叙利亚等地。

同时,人员的散分布也奠定近代犹太民族的经商基础,以至现在的犹太人被誉为世界上最聪明的种族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