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上天赐给你最好的礼物。
从第一次抱起这个生命的那一刻起,你的世界就变得更加广阔和丰富。你将产生各种各样的心情:惊奇掺杂着些许兴奋,迷惑伴随着几分疲惫。此外,你还会怀疑自己能否成为一位称职的父母。幼儿(特别是三岁以前的生命) ,尚未能被全然地了解,但是我们却能深刻的认识到,0-3岁是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孩子将来的性格乃至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在幼儿刚出生时,如果需求得不到即时的满足,会变得脾气特别暴躁;如果在幼儿时期能够很好地解决问题,会提高孩子未来的抗耐压程度,同时能够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重视0-3岁对孩子的培养。
那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应对孩子最重要的前三年?
1高质量的陪伴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现在很多妈妈都不能全天陪伴孩子,更多把孩子交给老人。老人看孩子会有一些弊端:一是传统一代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孩子,同时年轻人和老一辈的教育方法又会有很大的分歧,必然会产生很多的家庭矛盾,甚至有的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孩子已经不是自己的感觉?很多的家庭在很多问题上,都会主动或被动地被长辈们插手管理家庭事务,这就导致年轻夫妻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失去话语权。如果有妈妈觉得这是件无所谓的事情,那今天我写的这篇文章也就没有必要再看了,因为这些妈妈并不是真正的在意孩子的这三年,甚至以后的每一个三年。但是我相信,只要是打开我这篇文章的妈妈,都是想要给孩子更好生活的妈妈,那么我希望各位妈妈可以认识到,孩子是自己的责任,不是老人的责任,如果你把更多的责任压在了老人的身上,那么必然会存在长辈插手孩子教育的事情。
老一辈更注重棍棒底下出孝子,虽说老人不会打孩子,但是会导致另外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就是溺爱。老人都会溺爱,很少有老人在孩子哭的时候还能保持清醒。孩子哭闹要玩手机、要看电视、要吃糖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忍心看孩子一直哭吗?还有现在很多孩子的体重都会超重,孩子想吃什么就给孩子吃、追着孩子喂饭……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存在以上这些问题,那么将孩子交给专业的托儿所也不是一个坏的选择,但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好的托儿所。
虽然很多的妈妈陪伴孩子的时间少,只有晚上几个小时的时间,但是也没关系,时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都是高质量的陪伴,而不是给孩子一个玩具,爸爸妈妈在旁边做自己的事情。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运动、读书、讲故事、做游戏等等,有很多好玩的事情等着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做。
2 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孩子出生,父母始终是孩子最为依赖、最为接近的角色,孩子也会从各个方面模仿。所以说,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那么首先要改变自己。如果你想让孩子变得有礼貌,那至少自己先要有礼貌,孩子才会有礼貌的可能;如果你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动不动就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甚至冲着孩子发脾气,那么孩子又怎么能情绪稳定;如果你想让孩子多看书,那不管看什么书,至少父母是要坐下来看书的,你要是一直玩手机,孩子也会一样。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做到。
3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感统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专注力)
举一个例子,我会给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一个玩具,孩子一直在专心的玩,可以看出他很喜欢这个玩具。根据我的经验,他将在后面一段很长的时间,重复这个行为很多很多遍,直到他厌倦,或延伸发明出更好的玩法。
这个时候,妈妈冲过去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很开心,过了一会,妈妈不想和孩子一起完了,就离开了,这个时候孩子就开始哭了,还想和妈妈一起玩。这个过程其实是剥夺了孩子独立学习、掌控快乐的一次机会。
在孩子一个人玩得很开心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退一步,先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就行。等到他对这个玩具完全失去兴趣之后,我们再加入也不迟。过早打断,他就失去了一次独立探索和享受玩具的过程。
孩子和妈妈一起玩玩具,感觉比自己玩好玩多了,更加强烈地要求妈妈一起玩。这其实也培养了孩子对大人的依赖,久而久之,大人也会多了很多类似的事情。
孩子每次玩这个,都期待大人一起。时间久了,妈妈会累,会觉得孩子很烦,然后开始抱怨,为什么他就不能自己好好玩一下呢。
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困境, 是因为妈妈在一开始就把自己当成了逗孩子开心的娱乐者,而不是去做帮助孩子探索世界的协助者。其实我们把孩子预设为一个幼稚的、没有能力、需要别人娱乐才能获得快乐的小婴儿,也自然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忙碌的娱乐者。
不管是老人,还是我们年轻的妈妈,都是一个问题,就是总认为孩子太小,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事实上,孩子能做的,觉得比你想象中的要多得多。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需求,在孩子没有明确提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活动,也不让孩子养成依赖的习惯。各位妈妈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并不是孩子生活的主角,只是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当父母可以说服自己把孩子成长过程的主角位置还给儿童、心甘情愿地当好配角时,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同时,适当性的为孩子提供集体活动的时间。我们应该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他们的意志,让他们专心致志地进行某项任务,抛开其他跟完成这项任务没有关系的活动。让他们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肌肉协调活动,然后坚持进行练习,直到这种协调动作成为一种习惯。当孩子学会尊重别人的工作时;当他们耐心地等待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从别人手中抢夺时;当他们到处走动,既不会撞倒伙伴,也不会踩到他们的脚,或将桌子弄翻时,他们就正在进行自身意志的锻炼,努力使冲动和抑制的力量趋于平衡。这种态度的养成就是在为孩子融入社会生活进行准备。
如果我们渐渐控制住自己,不再对孩子指指点点,如果我们把孩子从我们成人的影响下解放出来,置于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中时,他们将极大地增强对自身的信心。于是,他们会主动地进行一些具体的活动,比如:洗洗手和脸、换换外套、打扫房间、掸掉家具上的尘土、铺铺地毯、摆放桌子、种植花草、照看动物,等等。他们会在感官材料的吸引或指导下,自主选择对自身发展有帮助的工作。这类感官材料也会促使他们区分事物,进行选择和推理,不断完善自我。选定了要进行的工作之后,他们就会坚持不懈地去努力行动。他们会使自己的工作从简单慢慢过渡到复杂。他们就是通过自己大脑里形成的内部秩序和获得的技能来培养自身性格的。
不要打扰孩子,控制住自己,不再对孩子指手画脚,把孩子从我们的个人影响中解放出来。
我们无法选择孩子的出生,无法改变基因,但是我们从这个小生命出生开始,就可以选择和幼儿沟通的方式,可以选择如何对待这个刚出生的小婴儿。但是这个小婴儿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有潜力,他/她具有无限的潜能,可以在与他人交往、玩玩具等活动中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自我选择,而我们能做的是顺从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为孩子准备一个更加舒适、更符合孩子发展的环境,在孩子需要时,为孩子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