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的,上任伊始,烧起三把火。大有一番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为集体和群众干实事、干好事的满腔激情和施政方针,从而上对得起组织培养、下对得住群众信任。
相信这是很多新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奋斗目标。
于是,就避免不了――也就必须有意无意地在大小会议上或者深入群众中去对自己的宏伟规划和方针政策去进行宣传演讲,从而达到研究部署或倾听民意。就在这种情况下,诸如此类的领导这些言论就被个别不理解不支持其工作的干部和群众误认为“自吹自擂”、“画饼充饥”等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和“浮夸风”。
久而久之,此类领导就被群众戏称为:喷雾器。
喷雾器这工具大家都知道,一般用来打农药或杀虫的工具,有的内置自动气压,也有的通过手动调节气压的大小从而起到达标作业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喷雾器在工作之前,必定要施加压力的,有了足够的压力才能正常作业嘛。
以此为例,大多数“喷雾器”干部在“喷”之前,一定给自己的行政工作施加了压力,有了压力必然有动力!但是,要“量力而喷”,根据自身以及班子的能力大小和团结与否而定压力。有的领导,上任伊始,不经过调研,一下子施加了很大压力,必然“喷”地云里雾里,大势宣传自己的执政目标和理想,当真正实施时,才发现压力过大却根本达不到预期的作业效果。
我们党历来重视宣传工作,无意中就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喷雾器”干部。“喷”,是必不可少也难以避免的,就要看你的压力和喷雾幅度大小与否。不妨先给自己施加在自身能力范围内的小压力,虽然喷雾幅度很小,但喷到了实处,见到成效,达标作业。然后再一点一点施加适当压力,掌握喷雾力度,脚踏实地去工作。
只“喷”不“作”或大“喷”小“作”不可取,既然“喷”出来,就要有目的和保质保量地去“作”到实处,喷一处,作一处,成一处,才是一名称职的“喷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