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门人见包拯来访,一边赶紧报告韩琦,一边将包拯迎进府内。韩琦府院布置得精致高雅,穿过一大簇竹林,一座小楼掩映在碧树之后,楼上匾题“昼锦堂”三个楷字,用墨丰腴,字字丰润。宰相韩琦正候在楼前迎接包拯。
包拯上前施礼,道:“下官冒昧前来,不敢劳宰相亲迎。”
韩琦爽朗笑道:“包大人刚正不阿,人称青天,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哪有不迎的道理。”
包拯也笑道:“军中有一韩,西夏闻之心骨寒。下官只是尽心办过几件案子,大人威震西夏才是国家栋梁。”说着话锋一转,说:“这昼锦堂三字横轻竖重,笔画舒展,大家手笔,不知何人所题?为何没有留名?”
韩琦暗自佩服包拯目光如炬,答道:”此乃翰林院苏轼给写的,他说怕人骂他攀附权贵,所以不留名。其实这小子心机多,怕人说我花大价钱买的,损我清誉。”
包拯早就听说苏轼苏东坡书法出奇,坊间高价争买,据说江西老店浔阳酒楼花了一万贯才求得东坡题匾,不禁含笑道:“大人还是让他题上名字,将来告老还乡时只需将匾额卖了就可以买地盖楼了。大人这昼锦二字,可正是还乡之意吧。”
韩琦哈哈大笑,说:“人说衣锦还乡须白昼,我这昼锦堂却反道而行。来,请看这里拙作一首。”
韩琦把包拯让进厅堂,只见墙上裱好的一副书法,正是韩琦手书一首五言:
古人之富贵,贵归本郡县。
譬若衣锦游,白昼自光绚。
不则如夜行,虽丽胡由见。
事累载方册,今复着俚谚。
或纡太守章,或拥使者传。
歌樵忘故穷,涤器掩前贱。
所得快恩仇,爱恶任骄狷。
其志止于此,士固不足羡。
兹予来旧邦,意弗在矜衒。
以疾而量力,惧莫称方面。
抗表纳金节,假守冀乡便。
帝曰其汝俞,建纛往临殿。
行路不云非,观歎溢郊甸。
病躯谐少休,先陇遂完缮。
岁时存父老,伏腊洁亲荐。
恩荣孰与偕,衰劣愧独擅。
公余新此堂,夫岂事饮燕。
亦非张美名,轻薄诧绅弁。
重禄许安闲,顾己常兢战。
庶一视题榜,则念报主眷。
汝报能何爲,进道确无倦。
忠义耸大节,匪石乌可转。
虽前有鼎镬,死耳誓不变。
丹诚难悉陈,感泣对笔砚。
包拯读完,抚掌道:“重禄许安闲,顾己常兢战。庶一视题榜,则念报主眷。大人一片赤诚,下官倒是误读了。惭愧,惭愧。”
韩琦请包拯坐下,小厮过来沏好茶,退了出去,堂上就留二人说话。
韩琦道:“包大人来此有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