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卫兵
前两天看到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一个22岁的男孩上了热搜:18岁留学出国,两年花了200万,预科没有毕业,回国大专也没读下去。 每天打游戏,唯一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是向家里要钱,最让人无语的是吃饭还要奶奶喂。网友中有人感叹巨婴的诞生,也有人羡慕男孩的家境,不过还是男孩妈妈含泪说出的那句话最让人警醒:“事业再成功,也无法弥补教育的失败!” 男孩的妈妈是个高管,爸爸是个国企职员,离婚后,父母和奶奶都对孩子心怀愧疚,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没想到孩子却越来越孤僻。 父母发现了孩子的问题,无奈奶奶不允许家里这个独苗受一点委屈。 有一次,看到5岁的外孙女吃了一片孙子的面包,二话没说又出去买了3袋回来。奶奶说,孙子的东西,谁也不能碰。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就开始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只有自己,他们必须学会与别人相处时,学会理解别人的不容易,最终才能变成一个成熟的人。可是,很多人成年已久,却没学会替别人着想。每每看见这种刷新三观的新闻,朋友都忍不住感叹,到底什么样的家庭会养出巨婴。我想,过度保护,是一个重要原因。
让孩子参与,他们才能更理解父母现在的父母都很用心,打从孩子出生起就帮他们安排好一切,上哪个兴趣班,读什么课外书,可全方位看护,却把孩子养得生活不能自理。巨婴的形成,很大一个原因是缺少同理心,因为缺少同理心,所以不能理解他人的感受,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所以家长更要让孩子付出,他们才能理解别人的不容易。生活里,别说给父母洗脚,连家务都是妈妈一肩扛下。可是,如果不让孩子付出,他们永远不会理解父母的苦。懂事,从来不是教出来的,是体验中学会的。孩子越为你付出,越能理解你的苦。切莫宠爱无度,让孩子错过健康人格的养成,迷失在父母垒建的爱的围城中。教育不能只重视文化知识,素质责任教育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他需要家庭教育的言传身教,需要学校教育的传道受业解惑,也需要孩子提升自我认知沉淀自己。传统教育中,家庭学校孩子处在同一直线上,孩子是作为连接点,在新型教育中则是作为三角形相互联系。现如今科技发展出现了智慧校园这一服务家校平台,使得家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家校卫兵”项目更是把这一平台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完善的考勤制度孩子上下学刷卡实时记录拍照,校车定位全程跟踪行驶轨迹,掌握孩子动向。校园一卡通更是为学校管理和孩子提供便捷,图书馆借书、三网通电话、食堂消费以及宿舍管理系统更是方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