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看的最有感触的书。我们该如何面对衰老和如何活。
很感激在三十而立,父母双全的情形下读了这一本书,也让自己更好的去看待老去和死亡,也可以帮助父母家人更好的面对老去。
我们都不敢谈论死亡,如同一个魔鬼。仿佛不谈论就不会存在。但是死亡也许是唯一我们没有办法逃避的事情,也是我们谈论的最少了解最少的事情。
“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 对此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给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
在死亡来之前,也许更可怕的是那样一个漫长的不断丧失的过程。
身体的某个机能开始无力支撑。为了生活下去,开始进入一种之前从未经历过的规则-养老院和医院。开始失去独立性,而随之而来的是有生活价值和自由的丧失。
记得初中的时候的时候,一大家子聚会,大人们在打着麻将聊着家常,孩子们到处乱跑。奶奶摊在旁边的床上,不能想象那个雷厉风行的奶奶忽然间仿佛身体的力量和精神都被抽离了。吃饭,下床都需要人搀扶,不管想做什么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再也没有办法自由的下楼打个小牌,买个小菜了。
很喜爱书中所提到的- “辅助生活”。也许我们可以有勇气和父母坐下来聊上一聊,或者和我们自己聊一聊。
当身体无力支撑的时候,对自己的基本生活有怎么样的自己个性化的要求。
也许医学带我们的是对病痛的疏解,也许在某一个现代医学也无能为力的时候,我们该问的不是怎么救 而是 要怎么活?最大的恐惧和关心是什么?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愿意做那些交换?
只有这样, 我们的照顾才不是越俎代庖的用现代医学延续人的寿命而非生活的质量。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恰好遇上了年度体检。看到某一个标示肠胃肿瘤的指标超高的时候,回家不敢告诉家人,心里感觉沉甸甸的。晚饭后散步的路上,一手拉着妈咪,一手拉着老公。
心里沉沉的,对父母深感抱歉。养育30年,期间付出的爱辛劳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档口,不知道他们要如何度过晚年。
对老公也很抱歉,人世间相遇,一起经历,一起计划未来的人生。 还没有来得及经历更多的美好,之后的路他还要自己走。
当时已经在思考,如果真遇不幸,自己可以接受被治疗到什么样的程度。自己可以承受全身插满管子么?可以接受连大小便都需要家人帮助么?自己当时的内心对生的渴望真的可以帮自己度过最后难熬的试管么?
所幸,后面的检查告诉身体无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当下时间稀缺性, 让自己从关心未来到关注当下。不知,老去是不是也是类似体验。
也许我们都该可以坐下来聊聊对老去对丧失对死亡的看法,也许只有这样我们给予家人,给予彼此在最后阶段的照顾才真的是入心。“生的愉悦与死的坦荡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