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主义不说,沙雅达人认为,人生其实就是老祖宗总结的四个字!酒色财气。而且,所有的人都在围着这四个字转。
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总结!虽然,肯定会有人反对,但那是见仁见智的差别……
最近读到一个段子,据称是鲁迅日记中的一篇流水账。当然希望那是真的!但是,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物价,文字不多,照录如下:
三月廿八,上午发薪,逛琉璃厂,购书三册,一元整,拓片十张,二元三角,元砖研一方,一元三角,茶饮一角,旋至怡红院还酒账三十八元,欲走,小红拉拽入房,不觉天黑,又费五元,洒泪而别。
默默地复盘了一下,发现民囯那会儿的社情充满了人情味,社会的宽松度以及消费水平的大众化,真的是太令人羡慕妒忌恨鸟!
老北京都知道,琉璃厂是珍贵文物的集散地和中转站。鲁迅先生去那里,自然是去淘宝的!彼淘宝非今淘宝耶。三册书,当然是古藉,仅售一元。那是相当的便宜!拓片,也不贵。因为很多拓片往往是绝版。而元代的一方砖研,居然只卖一元三角。这若在今天,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不过,看看茶饮仅一角,那就可以推算出,当时物价的便宜程度。茶饮,绝不是大碗茶,至少也是龙井、毛峰、铁观音之类。最贵的,大概就是酒菜钱了!怡红院提供的餐饮,老鸨不斩嫖客一刀,那才怪呢!倒是嫖妓,和小红温存到天黑,也就五元。
沙雅达人的这个复盘,有可能是对鲁迅先生的一种误解!不过,段子手把鲁迅先生记录的东西拿来说事。怡红院也好,小红也好,不就是三百六十行之一吗!没必要诟病,更没必要借此做批判文章……